第二次辟穀實驗及讀司馬承禎《天隱子》
第一次辟穀是讀了孫思邈真人《存神煉氣銘》中依銘煉氣,欲學此術,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氣海若具,自然飽矣。
的描述,實驗辟穀了兩天。
這次辟穀因練習張果先生服氣法到達了600秒,加之閱讀了服氣辟穀經典《太清中黃真經》,故再次起念實驗辟穀。本擬至少3天到7天,唯飲清水,到一天半後,終止實驗。總結如下:
-
學經需要根據其時其景代入,陰符經所謂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古時與今日不同,多有戰亂饑荒,故此《太清中黃真經》中所述服氣辟穀百日速成有其時代背景。 -
辟穀一天半後,用生酮試紙測試,果如所料,已有淺量生酮,體重一天半內減少2公斤。較之第一次辟穀,兩日減少1公斤要快速,因我已有生酮飲食一個月內降低體重8公斤的經驗,故此次生酮較快。
-
身心輕快處辟穀與生酮飲食不無二致,八仙東遊記有說
辟穀不辟麥,車輕路亦熟
,似古人亦探求飲食習慣之影響健康處。 -
生理上並無不可,但心理上覺得不自然,故此早早結束,因本人以陰符經為宗,役物而不役於物,
盜之複盜之,盜複盜之
,生酮食物於今世垂手可取,何違自然之道。 -
起念辟穀時就有受《太清中黃真經》百日速成之說法影響,靈寶定觀經謂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
求淨淨不可得。
《太清中黃真經》其他有關穀氣、三屍蟲、髒腑百節神靈等等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值得一讀,不過因古今情況相異,勿執著,方不失清靜之法。
速成法《太清中黃真經》讀完,看到漸門經典《天隱子》,乃司馬承禎所撰,本博也讀過其經典著作坐忘論,這次就細讀一下《天隱子》
《天隱子》正統道藏中原文PDF
天隱子序
神仙之道,以長生為本。
長生之要,以養氣為先。
夫氣受之於天地,和之於陰陽。
陰陽神虛謂之心,心主晝夜寤寐,謂之魂魄。
如此,人之身大率不遠乎神仙之道。
天隱子,吾不知其何許人,著書八篇,包括秘妙,殆非人間所能力學。
觀夫修鍊形氣,養和心虛,歸根契於伯陽,遺照齊於莊叟。
長生久視,無出是書。
承禎服習道風,惜乎世人夭促真壽,思欲傳之同誌,使簡易而行。
信哉。自伯陽而來,唯天隱子而已矣。謹序。
長生之要,以養氣為先。
天隱子
上清十三代宗師有天師貞一先生司馬承禎述
神仙
人生時稟得虛氣,精明通悟,學無滯塞,則謂之神。
宅神於內,遺照於外,自然異於俗人,則謂之神仙。
故神仙亦人也,在於修我虛氣,勿為世俗所論折;遂我自然,勿為邪見所凝滯,則成功矣。
喜怒哀樂愛惡欲七者,情之邪也。
風寒暑濕饑飽勞逸八者,氣之邪也。
去此邪,成仙功也。
陰符經注者唐淳有雲凡人修煉,性如山嶽,神氣不動不搖,故人傍著山也。
易簡
易曰:天地之道易簡者,何也?
天隱子曰:天地在我首之上,足之下,開目盡見,無假繁巧而言,故曰易簡。
簡者,神仙之德也。
經曰:至道不繁,至人無為。
然則以何道求之?
曰:無求不能知,無道不能成。
凡學神仙,先知易簡。
苟言涉奇詭,適足使人執迷,無所歸本,此非吾學也。
世人學仙,及為仙所迷者有矣,學炁反為炁所病者有矣。
大道至簡
漸門
易有漸卦,老氏有妙門。
人之修真達性,不能頓悟,必須漸而進之,安而行之,故設漸門。
一曰齋戒,二日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日神解。
何謂齋戒?曰澡身虛心。
何謂安處?曰深居靜室。
何謂存想?曰收心複性。
何謂坐忘?曰遺形忘我。
何謂神解?曰萬法通神。
是故習此五漸之門者,了一則漸次至二,了二則漸次至三,了三則漸次至四,了四則漸次至五,神仙成矣。
漸而進之,安而行之。
齋戒
齋戒者,非蔬茹飲食而已,澡身非湯浴去垢而已。
蓋其法在節食調中、磨擦暢外者也。
夫人稟五行之氣,而食五行之物,而實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豈可去食而求長生。
但世人不知休糧服氣,道家權宜,非永絕食粒之謂也。
食之有齋戒者,齋乃潔淨之務,戒乃節慎之稱。
有饑即食,食勿令飽,此所謂調中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大多勿食,腐敗閉氣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
手常磨擦,皮膚溫熱,熨去冷氣,此所謂暢外也。
久坐久立久勞役,皆宜戒也。
此是調理形骸之法。
形堅則氣全,是以齋戒為漸門之首矣。
此齋戒一篇正對應今天之辟穀實驗。今世修者,可嚐試生酮飲食法。 形堅則氣全,今世人較古時修道者身體素質差之甚遠,故導引煉形所費功夫會更多,可參考《徒手鬥士》,大抵令身體柔韌關節靈活可矣
安處
何謂安處?
曰:非華堂邃宇、重裀廣榻之謂也。
在乎南向而坐,東首而寢,陰陽適中,明暗相半。
屋無高,高則陽盛而明多。
屋無卑,卑則陰盛而暗多。
故明多則傷魄,暗多則傷魂,人之魂陽而魄陰,苟傷明暗,則疾病生焉。
此所謂居處之室,尚使之然。
況天地之氣,有亢陽之攻肌,淫陰之侵體,豈不防慎哉。
修養之漸,倘不法此,非安處之道。
術曰:吾所居室,四邊皆窗戶,遇風即闔,風息即開。
吾所居座,前簾後屏,太明則下簾以和其內映,太暗則卷簾以通其外曜。
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矣。
明暗尚然,況大多事慮、大多情欲,豈能安其內外哉。
故學道以安處為次。
讀經要代入時代,古之修道者多出自官宦,或自幼在道觀,故財力足以保證其安處。
建議今世之修者致力於睡中收入的建立,縱然不得巨富大貴,然得個清閑自在之中財,不為難也。
存想
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
閉目即見自己之目,收心即見自己之心。
心與目皆不離,我身不傷,我神則存,想之漸也。
凡人目終日視他人,故心亦逐外走,終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瞻。
營營浮光,未嚐複照,奈何不病且夭邪?
是以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誠性存存,眾妙之門。
此存想之漸,學道之功半矣。
返觀內照
坐忘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也。
行道而不見其行,非坐之義乎?
有見而不行其見,非忘之義乎?
何謂不行?曰心不動故。
何謂不見?曰形都泯。
故天隱子暝而不視。
或者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隱子果何人哉?
於是彼我兩忘,了無所照。
莊子雲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同於大通,乃虛空萬物與我為一。
墮肢體,比較好的體會是偃臥,保持身體中正,肌體之力除地球引力與床的阻力外別無他力,故隻有垂直方向之引力。
神解
一齋戒,謂之信解。
言無信心,即不能解。
二安處,謂之閑解。
言無閑心,即不能解。
三存想,謂之慧解。
言無慧心,即不能解。
四坐忘,謂之定解。
言無定心,即不能解。
信定閑慧四門通神,謂之神解。
故神之為義,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陰陽變通,天地長久,兼三才而言謂之易。
《係辭》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齊萬物而言,謂之道德。
老子《道經》、《德經》是也。
本一性而言,謂之真如。
天隱子生乎易中,死乎易中,動因萬物,靜因萬物,邪由一性,真由一性,是以生死、動靜、邪真,吾皆以神而解之。
在人謂之仙矣,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
故神仙之道五歸一門。
謂五漸終同歸於仙矣。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雲:元中有神,神之又神,吾不知其神。神中有元,元之又元,吾不知其元。元神和合,道法自然,吾不知其自然。左動右應,右動左應,呼之出之,吸之入之,遠之又遠,一之又一,神用神,一用一,吾不知其用,吾曰無為。吾非無為,本不知其用。應之者靜,神之道。
此五漸門,神仙之道,清淨畢矣。
相关文章:
- 2020/03/13 讀《太清中黃真經》
- 2020/03/12 讀《 真氣還元銘》
- 2020/03/09 讀《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
Jesse Lau
網名遁去的一,簡稱遁一。2012年定居新西蘭至今,自由職業者。
本文采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簡而言之,可隨意轉發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