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坐忘論-真觀第五

2019-02-04 约 2110 字 预计阅读 5 分钟

昨天讀了《坐忘論》之簡事第四,想想若能做個無事閑人,那是多大的福報。

紅樓夢裏薛寶釵給賈寶玉起的兩外號:“無事忙”和“富貴閑人”:

寶玉道:“我呢?你們也替我想一個。”
寶釵笑道:“你的號早有了:‘無事忙。’三字恰當得很!”
李紈道:“你還是你的舊號‘絳洞花主’就是了。”
寶玉笑道:“小時候幹的營生,還提他做什麼。”
寶釵道:“還是我送你個號罷,有最俗的一個號,卻於你最當:天下難得的是富貴,又難得的是閑散,這兩樣再不能兼,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貴閑人’也罷了。”
寶玉笑道:“當不起,當不起!倒是隨你們混叫去罷。”
黛玉道:“混叫如何使得!你既住怡紅院,索性叫‘怡紅公子’不好?”
眾人道:“也好。”

天下難得的是富貴,又難得的是閑散。兩者兼得,何種福報?便此福也就是十幾年光景,還是要跟著社會變遷沉浮起落。

樹欲靜而風不止,然此樹也笑納春風。

前些天說道自動化收入,也不可避免完全無手工,比如沉寂幾周的俄羅斯賭場網站,今天又送來一堆IP來盜表,不過我已設置了log分析,故此用goaccess觀察到此人又來,不怒反喜,一來一往才有交手的感覺嘛。

故此事來則應,並無大不了。

真觀第五

夫觀者,智士之先鑒,能人之善察。
究儻來之禍福,詳動靜之吉凶。
得見機前,因之造適。
深祈衛定,功務全生。
自始之末,行無遺累。
理不違此,故謂之真觀。
然則一餐一寢,居為損益之源,一言一行,堪成禍福之本。
雖則巧持其末,不如拙戒其本。
觀本知末,又非躁競之情。
是故收心簡事,日損有為。
體靜心閑,方能觀見真理。
故經雲:常無欲,以觀其妙。
然於修道之身,必資衣食。
事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當須虛襟而受之,明目而當之,勿以為妨,心生煩躁。
若見事為事而煩躁者,心病已動,何名安心?
夫人事衣食者,我之船舫。
我欲渡海,事資船舫。
渡海若訖,理自不留。
何因未渡,先欲廢船?
衣食虛幻,實不足營。
為欲出離虛幻,故求衣食。
雖有營求之事,莫生得失之心。
則有事無事,心常安泰。
與物同求,而不同貪;與物同得,而不同積。
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
跡每同人,心常異俗。
此實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前雖斷簡,病有難除者,且依法觀之。
若色病重者,當觀染色,都由想耳。
想若不生,終無色事。
若知色想外空,色心內妄,妄心空想,誰為色主?
經雲:色者,全是想耳!想悉是空,何有色耶?
又思妖妍美色,甚於狐魅。
狐魅惑人,令人厭患。
身雖致死,不入惡道,為厭患故,永離邪淫。
妖豔惑人,令人愛著,乃至身死,留戀彌深。
為邪念故,死墮地獄,永夫人道,福路長乖。
故經雲:今世發心為夫妻,死後不得俱生人道。
所以者何?為邪念故。
又觀色若定是美,何故魚見深入,鳥見高飛?
仙人以為穢濁,賢士喻之刀斧?
一生之命,七日不食,便至於死。
百年無色,芃免夭傷。
故知色者,非身心之切要,適為性命之讎賊,何乃擊戀,自取銷毀?
若見他人為惡,心生嫌惡者,猶如見人自殺己身,引項,承取他刃,以自害命。
他自為惡,不遣伐當,何故引取他惡,以為己病?
又見為惡者若可嫌,見為善者亦須惡。
夫何故?同障道故。
若苦貧者,則審觀之,誰與我貧?
天地平等,覆載無私,我今貧苦,非天地也。
父母生子,欲令富貴,我今貧賤,非由父母。
人及鬼神,自救無暇,何能有力,將貧與我?
進退尋察,無所從來,乃知我業也,乃知天命也。
業由我造,命由天賦。
業命之有,猶影響之逐形聲,既不可逃,又不可怨。
唯有智者,因而善之,樂天知命,不覺貧之可苦。
故莊子雲:業入而不可舍。為自業。
故貧病來入,不可舍止。
經雲:天地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回其業。
由此言之,故知真命非假物也;有何怨焉?
又如勇士逢賊,無所畏懼,揮劍當前,群寇皆潰,功勳一立,榮祿終身。
今有貧病惱害我者,則寇賊也;我有正心,則勇士也;用智觀察,則揮劍也;惱累消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
凡有苦事,來迫我心,不作此觀,而生憂惱者,如人逢賊,不立功勳,棄甲背軍,以受逃亡之罪。
去樂就苦,何可湣焉!
若病者,當觀此病,由有我身,我若無身,患無所托。
故經雲: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次觀於心,亦無真宰,內外求覓,無能受者。
所有計念,從妄心生,若枯體灰心,則萬病俱泯。
若惡死者,應念我身,是神之舍。
身今老病,氣力衰微,如屋朽壞,不堪居止,自須舍離,別處求安。
身死神逝,亦複如是。
若戀生惡死,拒違變化,則神識錯亂,自失正業。
以此托生,受氣之際,不感清秀,多逢濁辱。
蓋下愚貪鄙,實此之由。是故當生不悅,順死無惡者,一為生死理齊,二為後身成業。
若貪愛萬境,一愛一病。
一肢有疾,猶令舉體不安,而況一心萬疾,身欲長生,豈可得乎?
凡有愛惡,皆是妄生。
積妄不除,何以見道?
是故心舍諸欲,住無所有,除情正信,然後返觀舊所癡愛,自生厭薄。
若以合境之心觀境,終身不覺有惡;如將離境之心觀境,方能了見是非。
譬如醒人,能知醉者為惡;如其自醉,不覺他非。
故經雲:吾本棄俗,厭離人間。
又雲: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
老君厭世棄俗,猶見香味為怨。嗜欲之流焉知鮑肆為臭哉!

此篇講了數種“觀”法。要點在體靜心閑,方能觀見真理。 若以合境之心觀境,終身不覺有惡;如將離境之心觀境,方能了見是非。

煩惱如同一個觸發器,心煩則覺,然後體靜心閑時以離境之心觀之。此煩惱即可化為菩提,智慧就增進了一層。


author

Jesse Lau

網名遁去的一,簡稱遁一。2012年定居新西蘭至今,自由職業者。手搓的GPTs
本文采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簡而言之,可隨意轉發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留点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