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坐忘論-收心第三

2019-02-02 约 2926 字 预计阅读 6 分钟

昨天讀了《坐忘論》之斷緣第二,想起古代要能達到這兩字,那是極有福報之人。

信息革命之前的傳統行業,鮮有不勞心勞力者。紅樓夢中鳳姐暫管寧國府一章

一時女眷散後,王夫人因問鳳姐:“你今兒怎麼樣?”鳳姐道:“太太隻管請回去;我須得先理出一個頭緒來才回得去呢。”王夫人聽說,便先同邢夫人回去,不在話下。這裏鳳姐來至三間一所抱廈中坐了。因想: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二件,事無專管,臨期推委;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此五件實是寧府中風俗。

物、事、財、權、人管理五要,古時自謀生計者,不出這五要,故此能斷緣者少。

今世有電腦自動化幫助,可以大幅減少謀生的時間精力,又有無數典籍可考,修行的條件較之古代,已經強過數倍了。今人所困難者,信息繁多,誘惑日增,心馳神搖。故收心一章,值得細讀之。

收心第三

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帥。
靜則生慧,動則成昏。
欣迷幻境之中,唯言實是;甘宴有為之內,誰悟虛非?
心識顛癡,良由所托之地。
且卜鄰而居,猶從改操,擇交而友,尚能致益。
況身離生死之境,心居至道之中,安不舍彼乎?能不得此乎?
所以學道之初,要須安坐收心,離境住無,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虛無,心乃合道。
故經雲:至道之中,寂無所有,神用無方,心體亦然。
源其心體,以道為本,但為心神被染,蒙蔽漸深,流浪日久,遂與道隔。
分若能淨除心垢,開釋神本,名曰修道。
無複浪流,與道冥合。
安在道中,名曰歸根,守根不離,名曰靜定,靜定日久,病消命複。
複而又續,自得知常,知則無所不明,常則永無變滅,出離生死,實由於此,是故法道安心,貴無所著。
故經雲: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若執心住空,還是有所,非謂無所。
凡住有所,則自令人心勞氣發,既不合理,又反成疾。
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
用此為定,心氣調和,久益輕爽,以此為驗,則邪正可知。
若心起皆滅,不簡是非,永斷知覺,入於盲定。
若任心所起,一無收製,則與凡人元來不別。
若唯斷善惡,心無指歸,肆意浮遊,待自定者,徒自誤耳。
若遍行諸事,言心無染者,於言甚美,於行甚非,真學之流,特宜戒此。
今則息亂而不滅照,守靜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見。
如有時事或法有要疑者,且任思量,令事得濟,所疑複語,此亦生慧正根,事訖則止,實莫多思,多思則以知害恬,為子傷本,雖聘一時之俊,終虧萬代之業。
若煩邪亂想,隨覺則除。
若聞毀譽之名、善惡等事,皆即撥去,莫將心受。
若心受之,即心滿,心滿則道無所居。
所有聞見,如不聞見,則是非美惡,不入於心,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則道自來止。
故經雲:人能虛心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
內心既無所著,外行亦無所為,非靜非穢,故毀譽無從生,非智非愚,故利害無由至,實則順中為常,權可與時消息,苟免諸累,是其智也。
若非時非事,役思強為者,自雲不著,終非真覺,何耶?
心法如眼也。
纖毫入眼,眼則不安,小事關心,心必動亂,既有動病,難入定門,是故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終不得定。
又如良田,荊棘未誅,雖下種子,嘉苗不成,愛見思慮,是心荊棘,若不除剪,定慧不生。
或身居富貴,或學備經史,言則慈儉,行乃貪殘,辯足以飾非,勢足以威物,得則名己,過必尤人,此病最深,雖學無益。
所以然者,為自是故。
然此心由來依境,未慣獨立,乍無所托,難以自安,縱得暫安,還複散亂,隨起隨製,務令不動,久久調熟,自得安閑,無問晝夜,行立坐臥,及應事之時,常須作意安之。
若心得定,但須安養,莫有惱觸,少得定分,則堪自樂,漸漸馴狎,唯覺清遠,平生所重,已嫌弊漏,況固定生慧,深達真假乎!
牛馬,家畜也,放縱不收,猶自生鯁,不受駕禦;鷹鵑,野鳥也,被人係絆,終日在手,自然調熟。
況心之放逸,縱任不收,唯益粗疏,何能觀妙。
故經雲: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夫法之妙者,其在能行,不在能言,行之則此言為當,不行則此言為妄。
又時人所學,貴難賤易,若深論法,惟廣說虛無,思慮所不達、行用所無階者,則歎不可思議,而下風盡禮。
如其信言不美,指事陳情,聞則心解、言則可行者,此實不可思議,而人不信。
故經雲: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夫唯不知,是以不吾知也。
或有言火不熱、燈不照闔,稱為妙義。
夫火以熱為用,燈以照為功,今則盛言火不熱,未嚐一時廢火,空言燈不照闔,必須終夜然燈,言行相違,理實無取。
此隻破相之言,而人反以為深元之妙。
雖則惠子之宏辯,莊生以為不堪,膚受之流,誰能科簡,至學之士,庶不留心。
或曰:夫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
今猶避事而取靜,離動而之定,勞於控製,乃有動靜二心,滯於住守,是成取舍兩病。
不覺其所執,仍自謂道之階要,何其謬耶!
述曰:總物而稱大,道物之謂道,在物而不染,處事而不亂,真為大矣!實為妙矣!
然謂吾子之鑒有所未明。
何則?徒見貝錦之輝煥,未曉始抽於素絲;才聞鳴鶴之衝天,詎織先資於穀食?
蔽日之幹,起於毫末;神凝之聖,積習而成。
今徒學語其聖德,而不知聖之所以德。
可謂見卯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
何其造次哉!
故經雲: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此篇重點即開宗明義第一句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帥。

西遊記七十九回有多心的隱喻:

卻說那錦衣官把假唐僧扯出館驛,與羽林軍圍圍繞繞,直至朝門外,對黃門官言:“我等已請唐僧到此,煩為轉奏。"
黃門官急進朝,依言奏上昏君,遂請進去。
眾官都在階下跪拜,惟假唐僧挺立階心,口中高叫:“比丘王,請我貧僧何說?"
君王笑道:“朕得一疾,纏綿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隻少一味引子,特請長老求些藥引。若得病愈,與長老修建祠堂,四時奉祭,永為傳國之香火。"
假唐僧道:“我乃出家人,隻身至此,不知陛下問國丈要甚東西作引。"
昏君道:“特求長老的心肝。"
假唐僧道:“不瞞陛下說,心便有幾個兒,不知要的甚麼色樣。"
那國丈在旁指定道:“那和尚,要你的黑心。"
假唐僧道:“既如此,快取刀來。剖開胸腹,若有黑心,謹當奉命。"
那昏君歡喜相謝,即著當駕官取一把牛耳短刀,遞與假僧。
假僧接刀在手,解開衣服,挺起胸膛,將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呼喇的響一聲,把腹皮剖開,那裏頭就骨都都的滾出一堆心來。
唬得文官失色,武將身麻。
國丈在殿上見了道:“這是個多心的和尚!"
假僧將那些心,血淋淋的,一個個撿開與眾觀看,卻都是些紅心、白心、黃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殺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謹慎心、邪妄心、無名隱暗之心、種種不善之心,更無一個黑心。
那昏君唬得呆呆掙掙,口不能言,戰兢兢的教:"收了去!收了去!"
那假唐僧忍耐不住,收了法,現出本相,對昏君道:“陛下全無眼力!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惟你這國丈是個黑心,好做藥引。你不信,等我替你取他的出來看看。”

心變幻無方,能控心收心者乃豪傑。


author

Jesse Lau

網名遁去的一,簡稱遁一。2012年定居新西蘭至今,自由職業者。
本文采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簡而言之,可隨意轉發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留点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