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白話解讀《洞玄靈寶定觀經》
2023-06-22
约 3888 字
预计阅读 8 分钟
用chatGPT採用十歲小孩能懂的方式來解釋 - 《洞玄靈寶定觀經注》
引用部分為本人原帖,藍邊部分為白話解釋。本人未做改動,由chatGPT全盤解釋。
靈者,神也,在天曰靈。
寶者,珍也,在地曰寶。
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
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
言此經如天如地,能覆能載,
有靈有寶,功德無窮,證得此心,故名靈寶。
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動。
觀者,慧觀也,如天常照。
定體無念,慧照無邊,定慧等修,故名定觀。
“靈"代表天上的神,“寶"代表地上的珍寶。
天有神靈的變化,神的用途無法預測,因此可以廣泛覆蓋無邊;
地有各種珍寶,可以滋養各種物品,因此可以承載萬物。
這本經書就像天和地一樣,可以覆蓋和承載,有神靈和珍寶,功德無窮。
如果你理解了這個心,那麼你就可以稱之為"靈寶”。
“定"代表心的定力,就像地面一樣不動。
“觀"代表智慧的觀察,就像天空一直在照耀。
定力沒有雜念,智慧的照耀無邊,定力和智慧等量修煉,因此被稱為"定觀”。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左者,定也。
玄者,深妙也。真者,純也,一而無雜。
人者,通理達性之人也。
曰者,語辭也:
天尊告訴左玄真人說:“左"代表定,“玄"代表深奧,“真"代表純粹,一而不雜。
“人"代表理解事理,達到本性的人。
“曰"代表語言和詞彙。
夫欲修道,進趣之心,名為修道
此即所謂道心開發之階段。
冷虛子注之為進趣之心。
如果你想修煉道,那麼你的心就要向前進,這就是所謂的修煉道。
這就是所謂的道心開發階段。
冷虛子把它解釋為進趣之心。
先能舍事,一切無染,名為舍事,
舍事非舍家賠業之意,此舍乃房舍之意。
就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
處理的事即本房之事,即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
即所謂悟能。
一切無染,即蘇軾詩中所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恰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事如春夢了無痕也如此意。
首先,你需要能夠放下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不被汙染,這就是所謂的"舍事”。
“舍事"並不意味著放棄家庭和事業,這裡的"舍"是指房舍的意思。
就像吃飽了就可以去遊玩,就像一艘不被束縛的船。
處理的事情就是本房的事情,也就是在你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
這就是所謂的"悟能”。
所有的事情都沒有被汙染,就像蘇軾的詩中所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恰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事情就像春天的夢,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外事都絕,六塵為外事,須遠離也。
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
更不染著,名為都絕
所有的外在事務都應該被絕除,“六塵"是指外在事務,需要遠離它們。
“六塵"包括色、聲、香、味、觸、法。
更不要被它們汙染,這就是所謂的"都絕”。
外事乃能力範圍之外的事,無需自尋煩惱。吾能即吾道。
外在的事務是指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情,沒有必要自找麻煩。
你能做的就是你的道。
無與忤心,境不來忤,心即無惱;心不起染,境則無煩。
心境兩忘,即無煩惱。
故名無與忤心
沒有與心相衝突的事情,如果環境不來衝突,心就不會有煩惱;
如果心不起汙染,環境就不會有煩惱。
忘記心和環境,就沒有煩惱。這就是所謂的"無與忤心”。
無忤心則為至樂性余,常展眉微笑可也。
如果沒有與心相衝突的事情,那就是至樂性余,可以常常微笑。
然後安坐,攝澄煩惱,名之為安。
本心不起,名之為坐
然後安靜地坐下,消除所有的煩惱,這就是所謂的"安”。
如果你的心不起波瀾,那就是所謂的"坐”。
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慧心內照,名曰內觀。
漏念未除,名為心起。
前念忽起,後覺則隨。
起心既滅,覺照亦忘。故稱除滅。
了心不起,名之為安。覺性不動,名之為靜。
故稱安靜
內心觀察,如果你感覺到一個念頭升起,你需要消除它,務必保持安靜。
智慧的心在內部照亮,這就是所謂的"內觀”。
如果你的念頭沒有被消除,那就是所謂的"心起”。
前一個念頭突然升起,後一個念頭就會跟隨。
如果你的心不再升起,那就是所謂的"安”。
如果你的覺性不動,那就是所謂的"靜”。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安靜”。
或坐或臥皆樂而安,不可以身相見如來。
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都可以感到快樂和安靜,不能僅通過身體的姿態來看待如來。
念起即覺,不跟隨,自然除滅
一旦有念頭升起,就立即意識到,不去跟隨它,它就會自然地消失。
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
其次,即使有非理性的貪婪和漫無目的的雜念,也要全部消除。
眾心不起,妄念悉忘,亂想不生,何有貪著?故曰滅除
如果所有的心都不起,所有的妄念都被忘記,混亂的想法不再產生,那還有什麼貪婪可以存在?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滅除"。
浮游亂想如水之波紋,皆不跟隨,自然滅除。
漫無目的的想法就像水面上的波紋,如果我們不去跟隨它們,它們就會自然地消失。
晝夜勤行,須臾不替,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要勤奮地修行,不能有一刻的鬆懈。
晝之言淨,夜之言垢。垢淨兩忘,無有間替,故名不替
白天代表清淨,夜晚代表汙穢。忘記了清淨和汙穢,沒有中斷,所以叫做不替換。
唯滅動心,忘想分別,名曰動心。覺照祛之,故名為滅
只有消除動盪的心,忘記了思考和區分,這就叫做"動心"。覺性照亮並消除它,所以叫做"滅"。
不滅照心,慧照常明,無有間,故名不滅照心
不消除照亮的心,智慧的光照常常明亮,沒有間斷,所以叫做"不滅照心"。
但凝空心,不起一切心名空心
只有凝結空虛的心,不讓任何心念升起,這就叫做"空心"。
不凝住心,一切無著,名之不凝住心
不要固定住心,讓所有的事物都無法附著,這就叫做"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若取一法,即名著相。心不取法,名為不依。照而常寂,故為常住
不依賴任何一種法則,但心始終保持穩定。如果抓住一種法則,就叫做"著相"。心不抓住任何法則,就叫做"不依"。照亮而始終保持寂靜,所以叫做"常住"。
然則凡心躁競。其次,初學息心甚難,或息不得,暫停還失,
然後,對於那些心靈焦躁和競爭的人來說,初次嘗試讓心靜下來是非常困難的,可能會無法讓心靜下來,或者在嘗試暫停時會失去控制。
去留交戰,百體流行,
在決定是否去或留的過程中,會產生內心的衝突,這就像是百種情緒在身體中流動。
久久精思,方乃調熟。勿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
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才能調整到最適合的狀態。不要因為暫時無法收穫,就放棄了千年的修行。
少得靜已,
當你稍微感到內心的平靜,
則於行立坐臥之時,
無論你是在行走、站立、坐著還是躺著的時候,
涉事之處,諠鬧之所,
無論你是在處理事務的地方,還是在喧鬧的地方,
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諠,其志惟一。
無論是有事還是無事,都保持一顆無心之心;無論是在安靜的地方還是在喧鬧的地方,都保持一致的意志。
若束心太急,又則成病,氣發狂顛,是其候也。
如果過於急切地束縛自己的心,那麼就可能會導致疾病,氣息會變得狂亂和顛倒,這是一個警示。
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所,
如果心不動,那麼就需要放任它,讓它在寬鬆和緊急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若定中念想,多感眾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
如果在冥想中有許多思緒,會感覺到各種邪念,各種幻象和誘惑,這些都是隨著心的動搖而出現的。
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
所看到的天尊、各種仙人、真人,這些都是好的預兆。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看到的形象並非真實的形象,這就是看到了佛的真實面目。
其於鑒力,隨候益明
對於觀察和理解的能力,隨著修行的進展,它會變得越來越明顯。
得至道成,慧乃圓備
當達到道的完成,智慧才會完全準備好。
若定無生慧,則差之遠矣
如果在冥想中沒有產生智慧,那麼離真理還有很遠的距離。
若乃久學定心,身無一候,促齡穢質,色謝方空。自雲慧覺,又稱成道者,求道之理,實所未然
如果你只是長時間地修煉定心,但身體沒有任何變化,年齡仍在增長,身體的質地仍然汙穢,身體的色彩即將消失。你自稱已經覺悟,甚至聲稱已經成道,但這種尋求道理的方式,實際上並未達到真正的道理。
而說頌曰: 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
各是真種性,承流失道源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
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
這裡有一首詩說:智慧源於環境,火焰由因緣而生。這些都是真實的本性,但如果承接了流動的事物,就會失去道的源頭。如果心中產生了想要停止知識的念頭,那麼心一旦動起,知識就會變得更加繁瑣。如果了解到本性是空的,那麼知識就會打開無數的奇妙之門。
後記
這是對整篇文章的總結和回顧,也是對讀者的一些建議和期望。
道由心學,匪假它求;
神依形住,罔有其外。
我之靈明,亘今亙古,惟其紲於六情,是以戕我正念。
貪嗔痴昧,種種見惑,背真向偽,無有殫期。
寔惟真師憫念眾生無知,故演此妙經,作人天規鑒,為證道梯航。
這段話的意思是,道是由心來學習的,不需要尋找其他的東西;
神依賴於形體,沒有其他的地方。
我們的靈性明亮,從古至今,只是被六種情感所束縛,這就損害了我們的正念。
貪婪、憤怒、愚痴和各種誤解,背離真實而向著虛假,沒有一個終止的時期。
真正的師父憐憫我們這些無知的眾生,所以演繹了這部奇妙的經文,作為人間和天堂的規則和鑑證,為我們證明道的階梯。
是有定觀之說,發揮妙本,洞徹玄微,滌乎垢氛,超乎視聽;
明無相於有形之後,致虛極於未兆之先;
物我俱忘,形神俱妙。凡我羽流,敬之敬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有定觀的說法,發揮了我們的奇妙本性,深入理解了微妙的事物,清潔了我們的汙穢,超越了我們的視覺和聽覺;
在明白了無相的有形之後,達到了虛空的極致,在未有任何預兆之前;
忘記了物我,形神都變得奇妙。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人,我們應該尊重它,尊重它。
此後記有明無相於有形之後,正合今天起首讀此經的緣起,以至樂性余之有形而明至靜性廉之無相,妙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這個後記明白了在有形之後的無相,這正好符合我們今天開始閱讀這部經文的原因,以有形的快樂本性來理解無相的靜態本質,真是奇妙!
相关文章:
- 2023/01/25 讀《悟真直指》
- 2022/12/31 2022年總結、2023年小目標及讀《丹經極論》
- 2022/07/30 讀《真一金丹訣》
- 2022/02/13 蔡國權《烽煙情焰》及讀《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
- 2022/02/02 推特圖片處理及讀《天機經》
Jesse Lau
網名遁去的一,簡稱遁一。2012年定居新西蘭至今,自由職業者。
本文采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簡而言之,可隨意轉發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