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悟真直指》

2023-01-25 约 37076 字 预计阅读 75 分钟

前不久去薩摩亞旅遊了幾天,感受了一下炎熱的海島風情。

回到家裡,打算再讀一部道書,就以紫陽真人的《悟真篇》入手,古文功底較差,故同時閱讀悟元子劉一明的注。

下例為有引號引文為《悟真篇》原文,藍邊引文為悟元子劉一明所注解,無引文處為本人評論。


悟真直指


修真之道,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
故欲盡其性,必先窮其性之理;
欲至其命,必先窮其命之理。
能明其理,則真知確見,而不為假者所惑,可以盡性,可以至命。
否則,不窮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於旁門曲徑,著空執相,非是修真,乃是務假。
務假之學,與道日遠,適以自誤其性命,烏能修持其性命?
此紫陽仙翁悟真篇之所由作也。
其篇探幽索隱,鉤深致遠,遠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
原欲人人悟真,個個修真耳,無如後世愚迷之徒,不得真傳,執象泥文,妄猜私議,或目為閨丹,或認為燒煉,或疑為空寂,或涉於執相,大失仙翁度世之婆心。
以往先覺注疏者,不無佳解,但佳則佳矣,仍是以象說象,以喻比喻,藏頭露尾,秘母言子,不宜分明道破,使學者茫然無知,究不得而悟之。
非解悟真,乃述悟真也。
噫!注愈多,理愈昧;書益廣,人益惑;
正道日衰,邪道日盛;
真學日埋,偽學日興,奇奇怪怪,無怪乎儒者目道教為異端也。
余自聞龕穀香風,知此書為修道之理窟,成真之天梯,其性命根源火候次序,無一不備。
但為邪說掩蔽已久,如烏雲遮日,光輝不彰。
餘小子幸近門牆,不忍拈出真寶,共諸同志,名曰悟真直指。
非敢自謂得真,聊以救真雲爾。
時,大清嘉慶四年歲次己未中秋月望日,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自序于自在窩中。

修真:窮理盡性至命

悟真篇原序


嗟夫!人身難得,光景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
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歧一念有差,立墮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
當此之時,雖悔何及?
故老釋以性命學開方便之門,教人修煉,以逃生死。
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有習漏未盡,則尚徇於有生。
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樞要,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於幻形。
其次,《周易》有窮理盡性至命之辭,魯語有毋意必固我之說,此又仲尼極臻乎性命之奧也。
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於詳者,何也?
蓋欲序正人倫,施仁義禮樂有為之教。
故于無為之道,未嘗顯言。
但以命術寓諸《易》象,以性法混諸微言耳。
至於《莊子》推窮物累逍遙之性,《孟子》善養浩然之氣,皆切幾之矣。
迨夫漢魏伯陽引《易》道陰陽交姤之體,作《參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國師於語錄首敘老莊言,以顯至道之本末,如此豈非教雖分三,道乃歸一。
奈何後世黄緇之流,各自專門,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沒邪歧,不能混而同歸矣!
且今人以道門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兩端,有易遇而難成者,有難遇而易成者。
如煉五芽之氣,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納清吐濁,念經持咒,噀水叱符,叩齒集神,休妻絕粒,存神閉息,運眉間之思,補腦還精,習房中之術,以致服煉金石草木之類,皆易遇難成者。
已上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滅裂,故施功雖多,而求效莫驗。
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橫。
一旦不行,則前功漸棄。
此乃遷延歲月,必難成功。
欲望一得永得,還嬰返老,變化飛升,不亦難乎?
深可痛傷!
蓋近世修行之徒,妄有執著,不悟妙法之真,卻怨神仙謾語。
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煉金丹而得。
恐泄天機,遂託名數事而名。
其中惟閉息一法,如能忘機息慮,即與二乘坐禪相同。
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
奈何精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常用遷徒之法。
既未得金汞返還之道,又豈能回骨換陽,白日而升天哉?
夫煉金液還丹者,則難遇易成,須要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方能追二氣于黄道,會三性于元宮,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始得玄珠成象,太乙歸真。
都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逸樂。
至若防危慮險,慎於運用抽添,養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
自然返陽生之氣,剝陰殺之形。
節氣既周,脫胎神化,名題仙籍,位號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
今之學者,有取鉛汞為二氣,指臟腑為五行,分心腎為坎離,以肝肺為龍虎,用神氣為子母,執津液為鉛汞,不識沉浮,寧分主客,何異認他財為己物,呼別姓為親兒,又豈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陰陽互用之奧妙?
是皆日月失道,鉛汞異爐,欲結還丹,不亦難乎?
僕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
惟金丹一法,閱盡群經及諸家歌詩論契,皆雲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丹砂,白金黑錫,離坎男女,能成金液還丹。
終不言真鉛、真汞是何物也。
又不說火候法度,溫養指歸。
加以後世迷徒恣其臆說,將先聖典教妄行箋注,乖訛萬狀。
不惟紊亂仙經,抑亦惑誤後學。
僕以至人未遇,口訣難逢,遂至寢食不安,精神憔悴。
雖詢求遍于海岳,諸益盡於賢愚,皆莫能通曉真宗,開照心腑。
後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
其言甚簡,其要不繁,可謂指流知源,語一悟百,霧開日瑩,塵盡鑒明,校之仙經,若合符契。
因謂世之學仙者,十有八九;而達其真要者,未聞一二。
僕既遇真詮,安敢隱默,罄所得,成律詩九九八十一首,號曰《悟真篇》。
內七言四韻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數;絕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續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歲律。
其如鼎器尊卑、藥物斤兩、火候進退、主客後先、存亡有無、吉凶悔吝,悉備其中矣。
及乎篇集既成之後,又覺其中惟談養命固形之術,而于本源真覺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書及《傳燈錄》,至於祖師有擊竹而悟者,乃形於歌頌、詩曲、雜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幾達本明性之道,盡於此矣。
所期同志覽之,則見末而悟本,舍妄以從真。
時,皇宋熙寧乙卯歲旦,天台張伯端平叔序。

養命固形明性

悟真篇後序


竊以人之生也,皆緣妄情而有其身。
有其身則有患;若無其身,患從何有!
夫欲免夫患者,莫若體夫至道;
欲體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
故心者道之體也,道者心之用也。
人能察心觀性,則圓明之體自現,無為之用自成。
不假施功,頓超彼岸。
此非心鏡朗然,神珠廓明,則何以使諸相頓離,纖塵不染,心源自在,決定無生者哉!
然其明心體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亂其真,則刀兵烏能傷,虎兕烏能害,巨焚大浸烏足為虞?
達人心若明境,鑒而不納,隨機應物,和而不唱,故能勝物而無傷也。
此所謂無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無名,聖人強名;道本無言,聖人強言耳。
然則名言若寂,則時流無以識其體而歸其真。
是以聖人設教立言以顯其道,故道因言而後顯,言因道而返忘。
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鈍,執其有身而惡死悅生,故卒難了悟。
黄老悲其貪著,乃以修生之術,順其所欲,漸次導之。
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華池,故《道德》、《陰符》之教得以盛行於世矣,蓋人悅其生也。
然其言隱而理奧,學者雖諷誦其文,皆莫曉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訣,縱揣量百種,終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豈非學者紛如牛毛,而達者乃如麟角耶!
伯端向己酉歲于成都遇師,授以丹法,自後三傳非人,三遭禍患,皆不愈兩旬,近憶師之所戒云:"異日有與汝解韁脫鎖者,當宜授之,餘皆不許。"
爾後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敘丹法本末。
既出,而求學者湊然而來,觀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擇而授之。
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勢強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達、能仁明道之士。
初再罹禍患,心猶未知,竟至於三,乃省前過。
故知大丹之法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則立超聖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許輕傳於匪人也。
而伯端不遵師語,屢泄天機,以其有身,故每膺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懼克責。
自今以往,當鉗口結舌,雖鼎鑊居前,刀劍加項,亦無複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詠大丹、藥物、火候細微之旨,無不備悉。
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觀之則智慮自明,可以尋文解義,豈須伯端區區之口授耶。
如此,乃天之所賜,非伯端之輒傳也。
其如篇末歌頌,談見性之事,即上之所謂無上妙覺之道也。
然無為之道,濟物為先,雖顯秘要,終無過咎。
奈何凡夫,緣業有厚薄,性根有利鈍,縱聞一音,紛成異見,故釋迦、文殊所演法寶,無非一乘,而聽學者隨量會解,自然成三乘之差。
此後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見聞此篇,則知伯端得聞達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萬法也;如其習氣尚餘,則歸中下之見,亦非伯端之咎矣。
時,元豐改元戊午歲仲夏月戊寅日,張伯端平叔再序。

“異日有與汝解韁脫鎖者,當宜授之,餘皆不許。"

七言律詩十六首


〈以表二八之數〉 二八者,十六之數。
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兩,下弦,金中之水八兩,二八合為一斤。
金水勻和,光輝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兩弦之象。
修持大道者,蓋以陰中之陽為真陽,即上弦也;陽中之陰為真陰,即下弦也。
陰中之陽,陽與陰和;陽中之陰,陰與陽和。
真陰真陽相合,合而為一,是謂二八一斤,金丹成象。
律待十六首,表二八者,即表此也。

其一


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覺形容暗悴枯。
試問堆金如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

塵寰儘是聲色之界,名利之鄉,以苦為樂,以假為真,損精耗氣,鑿喪性命,有死而已。
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於內者,迷人也。
故古來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倫;
至四十而行不動心之道,所以保性命。
盜百年歲月,倏忽間耳,一生榮辱,轉眼時也。
若不知返本還元,歸根複命,一時大限到來,縱有黄金堆積,只落的空手而去。
仙翁曰:“試問堆金如岱岳,無常買得不來無?”
真是金鐘法鼓,驚醒一切矣。

朝則向死而生,暮則向生而死

其二


人生雖有百年期,夭壽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屍。
妻財拋下非君有,罪業將行能自欺。
大藥不求爭得遇,知之不煉是愚癡。

世人爭名奪利,日夜不休,自謂壽數無終,可以長享安樂。
怎曉天壽長短,窮通得失,非人所能預知。
勿謂世希百歲之人,即壽至百歲,終久難免荒郊-葬。
常見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間,說笑之際,猛然暴死者.不可勝數。
噫!睜眼時財妻屬我,貪戀不休。
閉眼時諸物一空,帶不去些子,只落的萬般罪孽,滿載而歸。
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訪明師,以求大藥。
倘機緣相逢,大藥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
直下猛力修煉,即可出死入生,以了無常。
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煉者,便是自暴自棄,癡愚之人,辦與看不破世事者相等,終亦必亡而已,何貴於知哉。

此數年新冠疫情寧不令人悟之乎?

其三


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會時情性合,五行全處龍虎蟠。
本因戊己為媒聘,遂使夫妻鎮合歡。
只候功成朝北闕,九霞光裏駕翔鸞。

上二詩,是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藥,以脫生死矣。
夫脫生死之道,學仙之道也。
但仙有數等,了性而出陰神者,鬼仙也;
了命而留形住世者,地仙也;
性命俱了,身外有身,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天仙也。
鬼神雖是陰神,出入自便,然而宅室不固,猶有拋身入身之患。
地仙雖能留形住世,然而法身難脫,猶有幻身委物之累。
二者一落於有死,一落於有生,均未能了脫其生死。
惟天仙脫幻身而成法身,超出造化之外,無生無死,能脫生死,與天齊壽,永久不壞也。
學者欲脫生死,須學天仙。始學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
金者,堅剛不壞之物;丹者,混成無礙之象。
堅剛不壞,混成無礙,渾然一氣,如天之虛圓不測,無物不包,無物能傷。
故道成之後,號曰天仙。
因其永久不壞,又曰金仙。
因其隱顯不測,又曰神仙。
其實金仙、神仙,總是天仙。
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餘無他術矣。
這個金丹,即人秉受於天,至善無惡,良知良能,圓成無虧之靈根,乃先天至陽之氣凝結而成者。
其中含陰陽,藏五行,有其氣而無其質,非一身後天有形有象,渾濁之物可比。
若經陰符陽火,煆煉成熟,永遠不壞,名曰七返九還金液大還丹。
金丹者,混成本性之別名,非本性之外,又有一金丹。
這個丹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乃仙佛之種子,聖賢之根本。
但未經火煆煉則陽極必陰,圓極必虧,落於後天。
知識開而私欲雜,氣質發而天良昧,良知良能,俱變不良,無複純白之體,故古聖人設金丹返還之道,使人人歸家認祖,複我本來原有之物事耳。
如何謂之返還?
返者,我已去而複來之說,還者,我已失而又得之謂。
夫本性靈根有昧者,皆因陰陽不和,五行相傷之故。
若果陰陽合一,五行攢簇,仍是當年囫囫圇圇,圓成故物矣。
二物者一剛一柔,一健一順,一真知,一靈知,一真情,一靈性。
真知具於道心,主剛健,發而為真情;
靈知藏于人心,主柔順,含而為靈性。
真知靈知分離,則健非所健,順非所順,剛柔失節,真情靈性變而為假情假性矣。
真知靈知相合,則健所當健,順所當順,剛柔隨時。
假情假性,變而為真情靈性矣。
仙翁曰: “二物會時情性合,豈不太煞分明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氣。
此五氣在先天,則為元性、元情、元精、元神、元氣之五元。
在後天,則為遊魂、鬼魄、陰精、識神、妄意之五物。
五元具有仁、義、禮、智、信之五德;
五物具有喜、怒、哀、樂、欲之五賦。
五行全者,先天後天,混合攢簇,以五元而統五物也。
龍為陽,主生機,屬東方木,在人為性;
虎為陰,主殺機,屬西方金,在人為情。
五行不和,則各一其性,五元變為五物,五德化為五賊,龍東虎西,性亂情迷,則為氣性妄情,殺氣而削生氣矣。
五行若全,則同歸一性,五物變為五元,五賊化為五德。
龍蟠虎踞,性定情忘,則為真情真性,殺氣亦成生氣矣。
修丹之道,不過調和剛柔,使其健順相當,性情相合而已。
性情相合,陰陽會、五行全,仍是渾然天理,至善無惡,良知良能,原本之物事,而金丹複還矣。
但先天原本失散以後,性東情西,剛柔不應,若無調和之物,來往通信,彼此隔絕,終不相知。
調和之物,即戊己二土也。
戊土主動,屬陽,己土主靜,屬陰。
寂然不動者,己土也;
感而遂通者,戊土也。
戊己二土,在五德為真信。
真信在中而性定,真定用外而情和。
性定情和,性情歸根,如夫妻合歡,仁義禮智,歸於一信,性情精神,會於一氣。
三家相見,五氣朝元,還元返本,金丹凝結,一名聖胎,再加向上功夫,從有為而入無為。
十月溫養,固濟牢封,抽其健情之太過,添其順性之不及。
用天然真火,朝屯暮蒙,煆盡後天陰氣。
無質生質,從微而顯,氣足神全,霹靂一聲,金蟬脫殼,身外有身,功成名遂,朝北闕而駕翔鸞,白日飛升,為純陽不死之天仙,豈不快哉!
噫!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悟之者立躋聖位,迷之者萬劫沉淪。
有志者可不勉諸。

由後天返先天

其四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
自知顛倒由離坎,誰識浮沉定主賓。
金鼎欲留朱裏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上詩言修煉金丹,須要性情相合,五行皆全,方能成功。
然藥物易知,火候最難。
火候者,修煉之法程也。
呂祖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純陽之未破;下德者,以術延其命,乃因坎離之已成。"
蓋以下德者,必須假法以追攝之。
法者,術也。
若無法無術,不能返本還無,命基不固,大道難成。
故仙翁曰:“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
法而曰真曰妙,則為至真至妙之法。
法至於真,則能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逆氣機。
法至於妙,神鬼不能測,蓍龜不能卜,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乃為聖為賢之道,非一切旁門小法,所能窺其涯涘也。
修煉真法之妙,妙在何處?
妙在乎顛倒耳。
顛倒者,顛倒陰陽,逆施造化也。
離坎者,離為火,外雄而內雌。
其內雌為真陰,在人為靈知藏于人心,人心動而靈知飛,如火之上炎也;
坎為水,外暗而內明。其內之明為真陽,在人為真知,具於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如水之下流也。
用顛倒者,生道心,定人心也。
道心生,則真知剛健,而精一之水上升;
人心定,則靈知柔順,而亢燥之火下降。
水上火下,而水火相濟矣。
靈知為性,性屬木,木性柔,易浮。
真知為情,情屬金;
金情剛,易沉。
靈知浮而用事為主,真中有假;真知沉而不彰為賓,假陷其真,此順行也。
定主賓者,以真知之情為主,使沉下者而浮上:以靈知之性為賓,使浮上者而沉下。
主賓反覆,而金木相並矣。
水火交,金木並,道心健,人心順,真知靈知,兩而合-,性情相投,金丹焉能不結?
但此等真著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處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誰識。
人不識而自知之,其盜機也。
天下莫能見,莫能知矣。
是道也,有先後,有急緩,若不知先後急緩之妙用,縱能識得藥物,則顛倒難施,主賓不定。
故緊接曰"金鼎欲留珠裏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金者,堅剛之物;
玉者,溫柔之物;
鼎者,煉藥之物;
池者,養火之物。
金鼎玉池,喻修真之道,以剛柔為體也。
人心屬離,離本乾體,即金鼎也。
具地二之火為靈知,乃坤家柔順中心之物,即本來之良能也。
人心本來空空洞洞,虛靈不昧,因交後天識神,借靈生妄,見景起塵,隨風揚波,無有一時停息。
如朱裏之汞,遇火則飛,最難存留。
《參同》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者是也。
道心屬坎,坎本坤體,即玉池也。
內藏天一之水為真知,乃坎宮剛健中正之物,即本來之良知也。
因落後天,客氣用事,正氣退位,陽陷陰中,真為假蔽,沉溺欲海,良知有昧,如水中之銀,絕無而僅有矣。
銀為金類,水中銀,即水中所藏之金。
此金在先天為本性之良知,在後天為道心之真知。
因其真知,至剛至健,喻之曰真鉛;
因其真知,成仙成道,又喻之曰真種。
古來聖賢,皆采此-味大藥而了性命。
人心靈知,雖是易動,若得道心之真知制之,則靈歸於真,自不飛走,《參同》所謂卒得金華,轉而相因者是也。
黄鶴賦云:“離內七般朱砂,無真種則時刻難留。"
七般朱砂乃涕、唾、精、津、氣、血、液。
七般朱砂不定,皆由人心之靈不定。
然人心之靈不定,皆因道心有失,而不定之。
若欲留人心之靈知,須先下此道心之真知。
真知真種之下,內有主宰,不為雜氣所惑,人心之靈知,自然凝結不散。
借道心制人心,以人心順道心,以真知統靈知,以靈知養真知。
剛柔相當,健順如一,性情和合,不出半個時辰,結為一粒圓明寶珠,靈光朗照,一切陰邪之氣,不得而傷,故曰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神功者,即神明默運,慎獨之功。
火者,即真知靈知,剛柔合一之和氣。
運火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運此真知靈知,剛柔合一,不使有一點滓質,留於方寸之間耳。
這個神功之火,如立竿見影,呼穀傳聲。
若下肯心,不待終日,即能陰中返陽,如深潭日山,陰氣自退也。
詩中最要處,是"欲留"“先下"四字。
其中有先發制人,義不及賓之旨。
識得此旨,則顛倒陰陽,和合四象,反掌之易,此外丹法象也。
外丹即還丹之別名,因其已去而複來,已失而仍得,從外而還於內,故謂外丹,又謂還丹。
若巳還後,即是內丹,此內外之分別也。

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陰符經所說沉水入火

其五


虎躍龍騰風浪粗,中央正位產玄珠。
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腹中豈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
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上詩言還丹之事。
此詩言大丹之道。
大丹之道,乃一時之功。
此一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難遇易錯,稍有不謹,先天真一之氣,得而復失。
先天真一之氣,即還丹也。
因其還丹,乃剛柔二氣,交合而成。
故謂真一之氣,非還丹之外別有真一之氣也。
當還丹到手,道心剛健,人心柔順,真知靈知,混而成一,圓陀陀、光灼灼,仍是有生之初,良知良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本來面目之物事。
此個物事,因其性剛,號曰真鉛;因其氣壯,又曰雄虎。
真鉛雄虎,總是一個浩然正氣,至善無惡,秉彝良知良能之天真耳。
既得複此天真,須要將此天真,複于父母末生以前,五行不到之處,方能成得一個永久不壞之天真。
故當天真複還,溫之養之,謹封牢藏,虛極靜篤,陽氣充足,靜極又動,靈苗發現,呂祖所謂中霄漏永,溫溫鉛鼎,光透簾幃之時。
當此之時,陽光出窟,如虎雄壯,其勢不可遏止,急用真性中一點虛靈之火迎之。
虛靈之火,謂之牝龍。
虎躍龍騰者,陰陽搏聚之象。
風浪粗者,虎出窟而風生,龍出潭而浪起,陰陽相爭之義。
龍虎交會,性情相投,合而為一,入於中央。
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而為一粒黍珠,聖胎有象。
聖胎者,穀神也;谷神者,即玄牝交而合一之神。
陽玄即虎情,陰牝即龍性。
性情合而聖胎結,元牝立而穀神生,到此地位,有為事畢,無為事彰,不必再為造作,聽其自然。
如果生枝上,終有成熟之日。
子在腹中,終有產生之時。
但聖胎凝結,雖要無為,還有防危慮險之功,不可不知。
南北宗源翻封象者,南為火,北為水,聖胎凝結,和氣薰蒸,水火歸於宗源,自相烹煎,任其天然,勿忘勿助之功也。
晨昏火候合天樞者,晨為一日之首,陽氣用事;昏為一夜之首,陰氣用事。
天樞者,陰陽之氣機,當陽而用陽,當陰而用陰,火候進退,暗合晨昏之機,日乾夕惕之功也。
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溫養十月,換去後天爻卦,脫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是道也,在人類中而修,在市塵中而作,大機大用,真著實行之功,非空空無為寂滅之學。
故曰須知大隱居塵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塵市中修道心

其六


人人自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把拋。
甘露降時天地合,黄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鷃爭知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上三詩還丹大丹,藥物火候,詳明且備矣。
但恐學人,誤認金丹為燒煉凡物而成,故此詩緊接上詩以提醒之。
金丹者,即人秉受良知良能之本性。
此性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不待他求,自己本有。
若下肯心,直登聖城,性定命凝,永久不壞,是良知良能之本性,即長生之大藥也。
一切迷徒,不究聖賢實理,不推性命根源,捨近求遠,棄真認假,空空一世,到老無成,枉自擺拋,豈不可歎可悲哉!
人生本來良知之健德,秉之於天,即天也,
本來良能之順德,受之於地,即地也;
本來虛靈不昧之神為靈性,乃地之氣所化,即火也,
本來純粹不雜之精為真情,乃天一之氣所化,即水也。
人能健順如一,則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灑心,而煩惱頓脫。
人能精神不耗,則身中坎離相交,如黄芽自生,而元氣乃複。
甘露降者,心清也。
黄芽生者,意靜也。
心清意靜,良知良能,一靈真性,懸於虛空之中,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常應常靜,造化難移,萬物難屈,我命由我不由天。
長生之道在是,彼井中之蛙,怎知有此龍窟
籬內之鷃安知有此鳳巢?
聞藥物火候之說,疑為茅法燒煉之術,奇奇怪怪,無所不為。
殊不知修煉大丹·,成熟之日,金玉滿堂,保命全形,富貴無比。
一切世間滓質之物,何足戀乎?

甘露降時天地合,黄芽生處坎離交。乃是觀天地間雲行雨施之處,而悟自身內中之心腎相交

其七


要知產藥川源處,只在西南認本鄉。
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後不堪嘗。
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廝配當。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托陰陽。

上詩言人人有長生之藥,而末言藥生之處、藥生之時,故此詩發明藥生端的;佼學者隨時用功,謹慎火候耳。
西南者,坤方,為月晦極復蘇,陰極生陽之地,在人為靜極初動之時,這個靜極之動,即是大藥發現之時。
但動非外來客氣情欲之動,亦非內裏心意念頭之動,乃天心良知之動,道心真知之動。
這個天心良知,道心真知,因其能超凡入聖,起死回生,故取象為藥物;
因其靜極之時,萬緣俱息,天心良知,道心真知,有一點光輝露其端倪,故取象為產藥之處;因其天心良知,道心真知,為黑中之白,虛無中來,動從靜生,如川之有源,故取象為藥生川源之處。
這個藥在先天為天心之良知,在後天為道心之真知。
道心者,即天心之影子;真知者,即良知之影子。
因其天心陷於後天,不能常存,有時發現,別名為道心;因其良知沉於欲海,光氣暗晦,亦間或不昧,別名為真知。
若到返還以後,道心仍是天心,真知仍是良知,有時發現,間或不昧,即是道心真知之本鄉。
蓋有時發現,間或不昧處,有一點先天真一之生機存焉。
借此一點生機,逆而修之,何難由道心真知,而複還于天心良知耶。
但複還不難,總要知的靜極而動,川源之處.
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
《易》曰:反復其道,七日來複。
皆指此道心真知所生之川源耳。
既知藥生川源,須明下手時候。
修丹妙用,只是取道心一味為丹母,因其道心剛健,具有真知之情,取象為真鉛,鉛中有銀,外黑內白。
道心中有真知,外暗而內明,故仙真皆以道心真知比真鉛。
不肯直指說破者,鄭之重之,恐為匪人所竊盜也。
這個道心真知,為情欲掩埋,陷溺已深,不能自出,既知川源,可以漸采複還。
複還之法,仍要在情欲中尋求。
真知乃天一所生,為純粹至清之陽水,壬水也。
情欲乃地六所生,為滓質至濁之陰水,癸水也。
壬水藏于癸水之中,非癸水生,而壬水不現,真鉛不見。
鉛遇癸生者,正陰陽二氣交接,癸方生而猶未用事。
壬水未散,真知未昧,急須採取歸於懸胎鼎內,則情欲無施,亦自消滅。
張三丰所謂要采他出牆花兒朵朵鮮者是也。
金逢望後者,既得真知來複,借此-點真知之真情,增而又增,進於剛健中正,純粹之精。
如鉛中煉出白金,色足明亮。
到此地位,良知良能,炯炯不昧,曲直而能應物,潛躍無不隨心。
信步走去,頭頭是道,猶如一輪明月當空,照見三幹大幹世界,通幽達冥,可以不用增添之功,棄有為而入無為矣。
若不知火候,持盈未已,圓極必虧,明極反暗,如望後之月.陽中生陰。
真知有傷,真者昧而假者來,所有者後天之滓質,何堪嘗之乎?
故當真知複圓之時,急送中央土釜,封鎖堅牢,不使些子滲漏,複以本性中一點虛靈流珠配合,借陰濟陽,以虛養實,防危慮險。
期必至於剛柔如一,陰陽相當。
二八數足,不多不少,進于礦盡金純,無一點氣質而後已。
然欲二八數足,全憑調停火候,明老嫩,知止足,辨吉凶,識急緩。
時當進陽即進陽,時當運陰即運陰。
大小無傷,兩國俱全。
自然先天真一之氣,從虛無中來,凝結不散,聖胎成象矣。
調停火候,正以剛柔不停而調之。
藥重一斤,剛柔俱歸中正,二八相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混成,剛柔悉化,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永為不壞之物矣。
噫!月至圓存乎口訣,時至子妙在心傳。
藥物本自難知,火候亦不易曉,學者可不急求真師乎?
此詩藥物火候,還丹大丹妙用,無不包括在內,為十六詩中著緊之處。
讀者須要細心窮究,不可輕放一字過去。
果有所悟,就證真師,可因一言而知萬法矣。

後天八卦中西南為坤位,在人身為小腹

其八


休煉三黄及四神,若尋衆草更非真。
陰陽得類方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
潭底日紅陰怪滅,山頭月白藥苗新。
時人要識真鉛汞,不是凡砂及水銀。

上詩言真鉛真汞,二藥配合,方能成就金丹。
然或人疑金丹是世間有形之物,燒煉而成,故此詩緊接曰:“休煉三黄及四神,若尋衆草更非真。"
三黄者,琉黄、雄黄、雌黄也;
四神者,朱砂、水銀、鉛、硝也。
三黄四神衆草,與我非類,焉能接命?焉能了性?
不能接命了性,儘是空事,非真道也。
《三相類》曰:“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功。"
人秉天地陰陽二氣而生身,身中即具陰陽之氣,陰陽之德。
陽者剛也,陰者柔也。
剛之德主命,柔之德主性。
是陽剛陰柔者,即性命之源也。
同類者,陽以陰為類,陰以陽為類。
陰陽得類,則剛柔相應,如夫妻久別,忽然相會,未有不交感者也。
二八者,陰中之陽為真陽,剛健中正也;陽中之陰為真陰,柔順中正也。
剛柔俱歸中正,陰陽相當,不偏不倚,自然相合相親,渾然一氣,凝結而不散矣。
陰陽得類,二八相當,後天中返出先天,道心剛健,人心柔順,真知靈知,兩而相合,本來一點良知良能之靈根,從虛無中露出。
如潭底紅日上升,陰怪自滅;似山頭偃月高掛,藥苗新鮮。
蓋以正氣生而邪氣自退,真者複而假者即消矣。
潭底日紅,山頭月白,皆狀真陽發現,天心複見之象。
天心複見,知能俱良,是謂金丹。
這個金丹,是我本來所具真陰真陽,剛柔配合網成,乃盡性至命之真寶,豈是凡砂水銀演練而成乎?

人身是一自给自足的宝库

其九


陽裏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羸尪。
勞形按引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狂。
舉世謾求鉛汞伏,何時得見龍虎降?
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上詩言金丹藥物,不是外之三黄四神,衆草凡物,則修道者必于一身而修矣。
殊不知人自先天真陽失陷之後,一身所有者,乃陽裏之陰精耳。
陰精不僅是交感之精。
凡涕、唾、津、液、血、氣,皆是陰精。
其質不剛,身存則存,身亡則亡,隨幻身而有無之。
若修此陽裏陰精一物,而欲保命全形,轉覺嬴尫,事終難成。
彼世之勞形按影,服氣饗霞,與夫千門萬戶,不是煉陰精,便是補陰精,與道相隔,愈修愈遠。
安能伏真鉛真汞,而歸於一氣;驅真龍真虎而合為一家耶。
夫金丹之道,生身之通也;
生身之道,陰陽兩而合一之道,陰陽合一,其中有生機存焉。
生人之道,借凡父凡母而生幻身;
生仙之道,借靈父聖母而成真身。
靈父即剛健之真知,聖母即柔順之靈知.生人生仙,俱不外乎陰陽。
但不過有聖凡之分,逆順之別耳。
若人窮究生身之理,大悟大徹,知的父母如何能會,如何能交.如何受胎,如何保胎,如何胎全,如何生產,如何乳哺,如何能行,如何能長。
則修道始終,明明朗朗,可以一往直前,返本還元,起死回生,保命全形,而為大藥王矣。
蓋修真大道。只是一個生身之理,更無別法。
彼一切旁門,孤陰寡陽,著空執相,獨修一物之徒,豈知有此乎?

天道贵生,修真大道,只是一個生身之理

其十


好把真鉛著意尋,莫教容易度光陰。
但將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謂道高龍虎伏,堪言德重鬼神欽。
已知永壽齊天地,煩惱無由更上心。

上詩教人窮取生身之處,返本還元。
然返本還元,須要識得真鉛一味大藥。
識得真鉛,則識得一萬事畢,其他皆易事耳。
真鉛不是別物,即前所雲道心之真知是也。
真知又名真種,識不得真種,修道無本,萬般作用,徒勞功力,故曰好把真鉛著意尋,著意尋三字,有格物致知,窮理功夫在內。
學人欲修大道,其若先窮實理:實理通徹,下手修為,立杆見影。
若不窮通,妄冀天寶,便是懸虛不實,空度光陰矣。
地魄水金,陰中之陽,皆真知之法象,天魂朱汞,陽中之陰,皆靈知之法象。
但將地魄擒朱汞者,借真知而制靈知也。
自有天魂制水金者,以靈知而養真知也。
真知,剛,屬陽,為夫;
靈知,柔,屬陰,為妻。
以夫制妻,妻自順夫,妻順夫而夫亦戀妻,夫妻相得,生機常存。
《參同契》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者是也。
真知靈知,兩而合一,剛柔歸中。
變為良知良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聖胎有象。
到此地位,道高而龍虎伏,德重而鬼神欽,方且壽永齊於天地,更何有煩惱上心乎?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十一


黄芽白雪不難尋,達者須憑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
煉成靈質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
欲向人間留秘訣,未逢一個是知音。

上詩言道高德重,龍虎鬼神,俱皆馴順,則是有道不可無德,有德不可無道也。
夫至道不繁,大藥不遠,白雲近在眼前,黄芽卻生家內。
若有肯心,順手可得,故曰不難尋。
但此道為超凡入聖,起死回生,天下稀有之事,雖不難尋,非大德大行者不能知,故又曰達者須憑德行深。
果是德行之君子丈夫,自不難尋也。
四象者,金、木、水、火之四氣,並土而為五行。
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
又上元、中元、下元,亦為三元。
八卦者,即四象五行之陰陽。
乾陽金,兌陰金;
坎陽水,艮陰水;
震陽木,巽陰木;
離陽火,坤陰火。
八卦雖配四象陰陽,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
坤為陰土,艮為陽土,五行之氣,亦在其中。
五行在人為性、情、精、神、氣之五元,發而為:仁、義、禮、智、信之五德。
三元在人為元精、元氣、元神,八卦在人即五元五德、剛柔之性。
總之四象三元八卦,皆是五行所變,非五行之外別有四象三元八卦也。
四象五行全藉土者,即仁、義、禮、智,全借信成也。
三元八卦豈離壬者,即性、情、神、氣,不離精一也。
黄芽者,土之生機,信在於中也。
白雪者,水之輕清,精至於一也。
仁、義、禮、智歸於信,允執厥中,而黄芽漸長;
性、情、神、氣歸於一,惟精惟一。
而白雷飛空,精一執中,修之煉之,念久愈力,道心常振,人心常靜,真知靈知,兩而合一,一粒圓明寶珠,懸於虛空之中。
常應常靜,色空不拘,顯晦隨時,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人難識,鬼莫侵,豈虛語哉?
此道也,至簡至易,約而不繁,知之者立躋聖位,不待三年九載。
但世間少德行丈夫,無真正男子,多執柯伐柯,猶以為遠。
仙翁云:欲向人間留秘訣,未逢一個是知音。豈不可悲哉?

修之煉之,念久愈力,久而久之,乃體會念力

十二


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一不芳菲。
初開綠葉陽先倡,次發紅花陰後隨。
常道即斯為日用,真源返此有誰知?
報言學道諸君子,不識陰陽莫亂為。

上詩言德之不可不修。
此詩言道之不可不明。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金丹之道,全以陽健陰順為運用。
陰陽合一,則生丹而延命;陰陽相違,則乖戾而喪命。
試觀草木無情之物,始而綠葉陽先倡,次而紅花陰後隨,陰陽兩不相離。
類而推之,一切有情常道,未有外乎陰陽而成者,不過常道順而仙道逆。
順者順行陰陽也,逆者逆運陰陽也。
世人只知順行之道,不知逆運之道,所以逐於假境,迷其真源,陽極而陰,陰極而死矣。
學者第一著先要識得陰陽二物。
識得陰陽,即知的真源。
真源者,即玄牝之門,生陰在此,生陽在此,順亦在此,逆亦在此。
知常返本,立登聖域。
但陰陽不一,有先天陰陽,有後天陰陽,有命中陰陽,有性中陰陽,有真陰陽,有假陰陽;有外陰陽,有內陰陽。
這些陰陽,俱要追究個了然,方敢下手。
若不識真陰真陽,亂作亂為,棄真入假,自送性命耳。

陰陽為一體兩面,雲遮為陰

十三


不識玄中顛倒顛,爭知火裏好栽蓮。
牽將白虎歸家養,產個明珠似月圓。
謾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

上詩教人認識陰陽,此詩教人究明功用。
功用者,顛倒陰陽之法也。
不識陰陽顛倒之法,怎知火裏栽蓮之妙。
顛者何顛,倒者何倒,白虎屬金,即乾宮一點剛健中正之氣,名曰道心,投而為真知之情。
因交後天,人心用事,道心不彰,真情昧而妄情生,如白虎自我家出外,走於他家而傷人矣。
顛倒者,仍於妄情中返回真情,與真性配合,如牽白虎由他家而複歸我家養矣。
真情既運,真性即現,性情相戀,先天真一之氣,自虛無中來,結成一粒寶珠,如圓滿之月,光輝照耀,山河大地,如在掌上,金丹有象,《參同契》所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者是也。
還丹既結,良知良能,靜則無為,動則自然,從容中道。
藥即是火,火即是藥,採取之功無用,但安神息,任其天然,以造化爐中,陰陽和氣,真火煆盡後天群陰,化為純陽,是謂丹熟。
吞而服之,脫胎換骨,跳出凡籠,與天齊壽,長生不死矣。

要點在但安神息任天然

十四


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
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
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圓入聖基。

上詩有顛倒陰陽之理,此詩言攢簇五行之功。
人生之初,所具五行之性,本是一氣渾然。
因交後天,各一其性。
金木不並,水火不交。
真土埋藏,假土張狂。
性亂命搖,陽氣盡而陰氣純,個死豈能乎?
仙翁提出三五一三字,教人攢簇五行,歸於一家,還我本來良知良能、渾然天理之面目耳。
但三五一三氣,古今來不知迷了多少英雄。
其間明得者,可數而知。
夫所謂三五者,即河圖五行之生數。
東三木,南二火。
火生於木,木火為一家,一五也。
西四金,北一水,水生於金,金水為一家,一五也。
中央土自成一家,一五也。
修道者能明的三五,逆而修之,合和四象,攢簇五行,則性、情、精、氣、神凝結,仁、義、禮、智、信同氣,是雲三家相見,在儒名曰"太極”,又曰"天理”,又曰"至善”,又曰"至誠”;在道名曰"嬰兒”,又曰"先天一氣”。又曰"聖胎”,又曰"金丹";在釋名曰"圓覺",又曰"真空",又曰"法身",又曰"舍利",又曰"摩尼珠",等等名字。
總而言之曰"天良本性"。
道複本性,良知良能還元返本,溫養十月,氣足神全,脫離苦海,身外有身,入於不生不滅之聖基矣。

後天八卦有三五,返回先天八卦則為一

十五


不識真鉛正祖宗,萬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謾遣陰陽隔,絕粒徒教腸胃空。
草木金銀皆滓質,雲霞日月屬朦朧。
更饒吐納並存想,總與金丹事不同。

上詩言攢簇五行,歸於一氣,方入聖基。
但攢簇五行,須要識得先天真一之氣,方可下手。
坎中一陽,乃乾家剛健中正之氣,為道心真知,取象為真鉛,乃天一所生。
具有先天真一之氣,為生物之祖氣,成聖成仙在他,作佛作仙在他,乃聖賢之根本,仙佛之種子,為金丹之正祖宗。
所渭"知其一,萬事畢"者即此。
若不識真鉛,是無祖宗,則修丹無本。
一切休妻絕糧,燒煉草木金銀,吞饗雲霞日月,吐納濁氣,存想景象,萬般作用,不是著空,便是執相,皆是枉施功力,與金丹之事,有何干涉乎?

坎中一陽為腎間動氣

十六


萬卷仙經語總同,金丹只是此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
莫怪天機俱漏泄,都緣學者自迷蒙。
若人了得詩中意,立見三清太上翁。

以上十五詩,或言順,或言逆,或分說,或合說;或指藥物,或示火候,辨別真假,是非條陳,細微層次,散而末整。
恐人疑惑其事繁多,難以進步,故此詩總結十五詩之意,示人以至簡至易之道耳。
古來仙真,丹經道書,千譬百喻,設象立言,極力形容,發明道髓,雖立言有異,而其理總同,凡皆明金丹之根宗也。
無如後世,書愈多而人愈惑,各執己見,趨入旁門,彼豈知金丹根宗,是取坎填離,依坤歸乾之一著乎?
坤位生成體者,即坎中一陽也;
乾家交感宮者,即離中一陰也。
坎本坤體,故曰坤位;離本乾體,故曰乾家。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乾剛健也,坤柔順也。
因其剛健,故易知而不犯難,因其柔順,故簡能而無勉強。
易知簡能,在人即本來良知良能之本性也。
人生之韌,健順如一,剛柔混成,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只有一個良知良能之本性,並無些子滓質。
及其二八之年,陽極生陰,交于後天,陰氣用事,理欲交雜,健順不當,剛柔失節,於是陽為陰陷,天真有昧,如乾交坤,乾中一陽,入于坤宮,坤卦實而成坎矣。
陰竊陽位,知識漸開,如坤交乾,坤中一陰,入于乾宮,乾卦虛而成離矣。
天真昧則道心藏,而惟微;知識開則人心生,而惟危。
微者絕無而僅有,陽不勝陰也;危者見景而生情,陰勝於陽也。
然雖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猶末全滅,人心猶未全盛。
道心末全滅者,以其有時而或黑中生白,是謂真知,但不過旋有旋失耳。
人心未全盛者,以其遇事而能隨機應變,是謂靈知,但不過借靈生妄耳。
修丹之道,陰中返陽,取出道心之真知,點化人心之靈知。
靈知歸真,真知歸靈,道心剛健,人心柔順;陰陽交感,剛柔相應;健順相當,真靈不散;仍還當年良知良能乾元面目,是謂取坎填離,又謂依坤種乾。
其實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即是取坎填離之義。
取坎則坎中所陷之陽出,故仍成坤;填離則離中所雜之陰化,離仍成乾。
乾坤體成,元牝立而穀神存,金丹凝結,性命到手,不為後天造化所拘矣。
此乃萬劫一傳之天機。
上古仙真,不肯分明說破。
仙翁大慈大悲,十六詩中,發古人所未發,可謂拔天根而鑿理窟。
結尾又直指出金丹根宗,天機露泄大盡,若人了悟的詩中妙意,直登聖域,立見三清太上,豈虛語哉!

將後天坎離二卦變為先天乾坤二卦

七言絕句六十四首


按《周易》六十四卦
言鼎爐二首:

其一


先把乾坤為鼎器,
次搏烏兔藥來烹。
既驅二物歸黄道,
爭得金丹不解生?

乾,健也,取象為天;
坤,順也,取象為地。
在人為剛柔之性。
日中有烏,為陽中之陰,在卦為離,離外陽而內陰,其內一陰為真陰,在人為人心所藏之靈知。
月中有兔,為陰中之陽,在卦為坎,坎外陰而內陽,其內一陽為真陽,在人為道心所具之真知。
先把乾坤為鼎器者,以剛健柔順為造丹之體也。
次搏烏兔藥來烹者,以真知靈知為造丹之用也。
烹煉真知,而無一不真,則剛歸中正,烹煉靈知,而無一有昧,則柔歸中正。
剛柔俱歸中正,則道心健人心順,真知靈知兩而合一,如驅烏兔歸於黄道矣。
黄道者,中道,乃日行之道。
蓋日行中道,月行九道。
九道者,青朱白黑四道皆二,出黄道外,內外共八道。
月與日會,日月相交而行,共成九道。
日月相交處,是謂二物歸黄道。
人生之初,只有一個良知良能真靈之性,並無人心,亦無道心。
交于後天,另有人心道心之分,真知靈知之別。
人心者,一切知覺運動者是也,知覺即是靈知;
道心者,一切境遇不迷者是也,不迷即是真知。
人心只能靈知,而不能真知,其性柔,故謂陰。
道心既具真知,兼能靈知,其氣剛,故謂陽。
雖聖人亦有人心,雖凡人亦有道心。
聖人有人心者,以其不能滅知覺也;
凡人有道心者,以其間有不昧處也。
聖人之所以異于凡人者,真靈如一,有知有覺,能常不昧耳。
凡人之所以異予聖人者,真靈相隔,有知有覺,不能不昧耳。
蓋人心有識神藏焉,識神借靈生妄,見景生情,隨風揚波,靈歸於假,而人心惟危矣。
人心惟危,邪氣盛而正氣弱,道心不彰,而道心惟微矣。
修道而煉道心真知之剛,歸於中正;
煆人心靈知之柔歸於中正,是剛柔相合,健順相當,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良知良能,渾然天理,一氣流行矣。
金丹怎能不生乎?
金丹乃剛柔二氣凝結而成,真知靈知歸於中正,天人混合,如一粒寶珠,懸於虛空,無處不照.金丹有象,由微而著,由生而熟,焉有不解脫者乎?

人體為天地

其二


安爐立鼎法乾坤,
鍛煉精華制魄魂。
聚散氤氳成變化,
敢將玄妙等閒論。

爐所以運火,鼎所以煆藥。
金丹之道,法坤之柔順以為爐,循序漸進;
效乾之剛健以為鼎,猛烹急煉。
能剛能柔,能健能順;志念堅固,愈久愈力;鼎爐穩定,不動不搖;可以采藥運火矣。
人心靈知,外陽而內陰,如日之精,日精射外也;
道心真知,如月之華,月華藏內也。
靈知外陽,屬魂,真知外陰,屬魄。
靈知精魂,所謂神而神者,真知華魄,所謂不神而神者。
神而神,其中有假,不神而神,假中含真。
煆煉精華者,煆去人心靈知真中之假,煉出道心假中之真。
假靈去而真靈定,則魂不飛而魂制矣,真知現而假知滅,則魄不散而魄制矣。
魂魄既制,則真知靈知,情性相投,凝為一氣,氤氳沖和,聚散變化,寂熬不動,感而遂通,一步一趨,皆是天機。
此中神妙非可以言語形容者也。

肉身為爐鼎


言偃月爐二首:

其三


休泥丹灶費工夫,
煉藥須尋偃月爐。
自有天然真火候,
不須柴炭及吹噓。

偃月者每月初三,現一鉤之光于坤方;其光偃仰,故謂偃月。
在人為至靜之中,有一點陽光透露,有象於偃月;
在卦為震,所謂"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華瑩"者是也。
這一點陽光,不是別物,即是道心之光。
丹道之所難得者,道心。
道心一現,天理昭彰,剛氣漸振,山河大地,盡皆靈藥,信手拈來,頭頭是道。
藥即是火,火即是藥,自有天然造化之爐,真正之火,何須丹灶柴炭吹噓之功乎?

觀光的功夫

其四


偃月爐中玉蕊生,
朱砂鼎內水銀平。
只因火力調和後,
種得黄芽漸長成。

偃月爐,即前所謂道心。
玉蕊者,玉為溫柔之物,屬陰,蕊為光華之物,屬陽。
玉蕊即陰中之陽,喻道心之真知。
朱砂鼎即人心。
水銀者,流動不定之物,屬陰,即陽中之陰,喻人心之靈知。
道心常現,真知不昧,人心之靈知自然平靜,不能飛揚;
再用調和之功,以道心所具之真火,煆盡人心中之假靈,而歸於虛靈。
天人合發,真知靈知如一,知至而意誠,是名黄芽。
黄芽即真靈之所種,其靈得土溫養,如草在地,方芽而色黄,故名黄芽。
真知靈知二物,火力調和以後,歸於中正,已入中央上釜,再加真意溫養之功,十月氣足,自然成熟脫化矣。

恍恍惚惚


言真鉛四首:

其五


嚥津納氣是人行,
有物方能造化生。
鼎內若無真種子,
猶將水火煮空鐺。

道心真知,具有先天真一之氣。
取象為鉛,乃成聖成賢,作佛作仙之真種子。
若欲修煉大丹,舍此真種,再無別物矣。
世間癡迷漢,徒修一身,有形有象之物;
咽津納氣,自謂修道,殊不知一身所產者,乃後天滓質之物,安能生先天至靈至聖之丹?
此乃鼎中無有真種,猶將水火煮空鐺耳。

靜中自然得之

其六


調和鉛汞要成丹,
大小無傷兩國全。
若問真鉛是何物,
蟾光終日照西川。

金丹,乃道心真知之真鉛,人心靈知之真汞而成。
欲修金丹,先調鉛汞。
道心剛,屬陽,為大;人心柔,屬陰,為小。
人心無道心,借靈生妄能以敗道。
若以道心制之,靈明不昧,能以助道。
道心固不可少,人心亦不可滅,但不使人心妄用其靈耳。
古人教人死人心者,死其人心之假靈,非死人心之真靈。
若不分真假,一概死盡,則入於頑空寂滅之學。
傷其小,即害其大,陰陽偏孤,生機氣息,將何而成金丹大道乎?
故曰大小無傷兩國全。
兩國全者,人心靈知、道心真知,兩而合一,以真知而統靈知,以靈知而順真知,真靈不散,依然良知良能,渾然天理,圓明本性,金丹成矣。
蓋真知靈知,乃良知良能之總體,在先天則謂良知良能,在後天則謂真知靈知。
後天中返出先天,則真知即是良知,靈知即是良能。
真知靈知,本來原是一家,無有兩樣。
因交後天,一點良知之天真,迷失於外,為他家所有;
我家所存良能之靈,亦雜而不純,遷移不定。
若要返本還元,仍要在假知中討出個真字下落,引回我家,方能靈知不昧。
這個真知,為至剛至健之物,故取象為真鉛。
真知具有先天真一之氣,又取象為水中金,又取象為月中光,水中金,月中光,皆陰中有陽之義。
但這真知,未經複還,猶在他家,不為我有,故曰蟾光終日照西川。
月中有金蟾,蟾光即月中之光,喻真知外暗而內明也。
終日照西而不照東,分明光耀在彼矣。
仙翁後詩云:“金公本是東家子,送在西鄰寄體生。“正是蟾光終日照西川之旨。
學人果能知的蟾光終日照西川,是實實知的真知下落,即可以照東,與靈知相會矣。
噫!順去死,逆來活,往往教君尋不著,真知豈易知哉?

恍恍惚惚

其七


未煉還丹莫入山,
山中內外盡非鉛。
此般至寶家家有,
自是愚人識不全。

避世離塵,入山養靜,乃丹還以後之事。
不知者入山養靜,以為可以長生。
夫長生之道,須要得真鉛一味,方能取效。
但真鉛須要在塵世中尋出。
若入山修道,山中內外,儘是陰氣,何有真鉛至陽之物。
真鉛是先天靈根,又曰天根,又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氣,又曰水鄉鉛,又曰水中金,又曰黑中白,又曰魄中魂,又曰黑虎,又曰金公,又曰他家不死方。
古人取象多端,歸到實處,總是形容道心之一物耳。
這個道心,發而為真知之妙有,藏而為精一之真空,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家家有之。
然家家有之,而非自家所有,蓋其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也。
因其家家有,而非自家有,所以愚人遇之不識,當面錯過了也。
明末彭好古不達此理,認家家有的字句,直指為女鼎,近來知幾子,又以三峰采戰注疏。
如此惛愚迷誤後學,罪莫大焉!

道心開發塵世中尋之。

其八


竹破須將竹補宜,
抱雞當用卵為之。
萬般非類徒勞力,
爭似真鉛合聖機。

竹破竹補,抱雞用卵,以類求也。
《三相類》曰:“同類易施功兮,非類難為巧。"
若非其類,不是真種,萬般作用徒勞力耳。
益金丹大道者,聖人之事也。
欲學聖人,須求聖人之種,即真鉛之真知。
以此真知,修持大道,未有不合聖人之機者。
聖人之機,渾然天理而已,真知而無一不知,無一不真,能以複天理,故雲合聖機。
既合聖機,即是聖人,奈何學人不下肯心者何哉?

悟道要常同類取象


言用鉛:

其九


虛心實腹義俱深,
只為虛心要識心。
不若煉鉛先實腹,
且教收取滿堂金。

金丹之道,虛心實腹,兩般事業。
虛心者,虛人心,修性之事;
實腹者,實道心,修命之事。
虛心實腹兩件,性命所開,其義俱深。
若欲虛心,須要識得心。
蓋心有人心,有道心。
人心宜虛不宜實,道心宜實不宜虛。
若不分心之真假是非,一概虛之,不但不能了命,而並不能了性。
若識其心,不須虛人心,先須煉真鉛之道心以實其腹。
腹實則集義而生,客氣自消,人心自虛。
四象和,五行攢,金玉滿堂,命寶到手,可以虛人心而養道心,了其性宗,歸於無何有之鄉矣。

虚心实腹


言不用鉛:

其十


用鉛不得用凡鉛,
用了真鉛也棄捐。
此是用鉛真妙訣,
用鉛不用是誠言。

修丹之法,惟采真鉛為要著。
但鉛亦不同,有凡鉛,有真鉛。
凡鉛者,山中所出,乃有形之濁物,與我無情;
真鉛蓄,家園所產,乃無形之道心,與我同類。
自古上仙,能以超凡入聖者.皆賴其真鉛道心之功,故曰用鉛不得用凡鉛。
但道心雖是先天真寶,乃自後天中產出,有用之時,有不用之時。
當其未結丹也,必借道心之真知,以制人心之靈知。
人心已定,靈知不昧,道心人心,動靜如一,真知靈知,虛實相應,聖胎已結,急當抽去道心之剛,溫養胎息矣。
夫用道心者,所以制人心,人心已靜,識神已滅,良知良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真靈獨存,炯炯不昧。
道心無所用,可以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
陸子野云:“用鉛之法,如捕魚兔之筌蹄。"
魚兔賴筌蹄而得。
既得魚兔,則筌蹄無用。
用鉛妙訣,實在於此。
倘不知用鉛之訣,當丹已結,而猶以道心為事,未免用道心而又起人心。
真靈又散,金丹得而復失,故曰用了真鉛也棄捐。
用鉛不用之訣,於此可以知矣。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言鉛汞:

十一


夢謁西華到九天,
真人授我指元篇。
其中簡易無多語,
只是教人煉汞鉛。

金丹大道,至簡至易,無有多語,不過煉道心中之真知,人心中之靈知耳。
道心剛健歸於中正,則道心常存。
以真知而制靈知,人心柔順歸於中正,則人心常靜。
以靈知而戀真知,剛柔相當,真靈合一,是謂鉛汞相投,金丹凝結矣。
其法至簡至易,約而不繁,雖凡夫俗子,得之立躋聖位。
但人多無大德行,無大福分,輕易不得。
若有大德行大福分者,得遇真人,指示簡易神妙之法,猶如睡夢初醒,始知大藥即在當人,不從他得,隨手揀用,無不如意。
仙翁以夢謁西華有授,良有深意,不是設言,且西華真金所產之處。
華者真金精明之光。
九天者,純陽無陰之境。
真金者,真知之法象。
陰暗之中,忽來真知陽光發現,揀此真知歸於我家,與靈知相合,以火煆煉,至於純陽無陰之地,號曰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豈果夢也哉。

「西升經」說:彷佛象夢寤,神明忽往來


言虛無一氣:

十二


道自虛無生一氣,
便從一氣產陰陽;
陰陽再合成三體,
三體重生萬物張。

性命之道,造化之道。
造化之道,生生不息之道。
推其道源,益自虛無中而生一氣;
自一氣而生天生地產陰陽;
陰陽再合其中,又含一氣而成三體。
三體既成,一氣運動,陰而陽,陽而陰,於是萬物生矣。
即如草木之生,始而地中生一芽,是自虛無生一氣也;
既而出地開兩瓣,是從一氣產陰陽也;
又既而兩瓣之中抽一莖;是陰陽再合成三體也;
從此而分枝生葉,是三體重生萬物張也。
天地聞一切有情無情之物,皆從此虛無一氣而生出,然皆順行造化之道。
修道者若知的順行造化,逆而修之,歸萬而三,歸三而二,歸二而一,歸二(疑為"一"字之誤)於虛無,則無聲無臭至矣。

要在返虛


言坎離:

十三


坎電烹轟金水方,
火發昆侖陰與陽。
二物若還和合了,
自然丹熟遍身香。

坎電者,水中起火之象,比道心真知,在至暗中發現,發現之處,正吾身中活子時也。
烹轟者,恍惚不定之象。
金水方者,道心真知,為精一之真情,具有金水二氣也。
昆侖在西方,為萬山之祖脈,真金所產之處。
當道心真知,在至暗中發出,如電光閃灼,忽明忽暗,恍惚不定,難得易失,急用離中虛靈之火以迎之,則真知靈知,性情相戀,陰陽相合。
其中產出先天靈藥,複運天然真火,煆去後天濁氣,礦盡金純,金丹成熟,吞而服之,脫胎換骨,現出清淨法身,方且香風遍滿塵寰,豈第遍身香而已哉。

水火歸爐灶,雲霞罩坎離。 衝虛通聖道,清靜結靈芝。


言戊己:

十四


離坎若還無戊己,
雖含四象不成丹。
只緣彼此懷真土,
遂使金丹有返還。

坎為水,在人為元精,發而為智;
水中藏金,在人為真情,發而為義。
離為火,在人為元神,發而為禮,火生於木,在人為元性,發而為仁。
道心有坎之象,人心有離之象,道心人心,即具金、木、水、火之四性。
但四性各別,若欲一氣相生,全賴戊己之功。
戊為陽土,為元氣,發而為信;
己為陰土,為意念,發而為欲。
坎納戊,在道心為信;
離納己,在人心為意。
欲正其心,先誠其意。
意誠則己土定而人心靜;
欲行其道,先立其信,信立則戊土現而道心彰。
若道心無信,人心不誠,雖有仁、義、禮、智,各不相顧,所藏性情精神,亦皆相背,何能結至靈至聖之神丹乎?
故修道者,必以誠意立信為主;
意誠信立則道心彰,人心正。
彼此和合,陰陽相應,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而為一粒黍珠。
散者複聚,去者仍還,故曰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戊已之功大矣哉。

无信心不可行


言顛倒坎離:

十五


日居離位翻為女,
坎配蟾宮卻是男;
不會個中顛倒意,
休將管見事高談。

日居離位(一本離居日位)
靈知本陽也,然外明內暗,每招客氣。
如日居離位,外陽內陰,而翻為女也。
真知本陰也,然外暗內明,具有正氣。
如坎配蟾宮,外陰內陽,而卻是男也。
後天人心,借靈生妄,道心天真埋藏,亦如女子當家,男子退位矣。
修丹之道,以真知之道心,制靈知之人心;
以靈知之人心,順真知之道心。
男剛女柔,男子主事,女子聽命,大業未有不成者。
若不會此個中顛倒之意,是識不得道心真知,認不得人心靈知,乃亂乃萃,俱是以假為真,休將管見高談,而欺己欺人也。

離居日位似乎更通

十六


取將坎內心中實,
點化離宮腹內陰;
從此變成乾健體,
潛藏飛躍盡由心。

盡由(一本總由,一本更由)
坎位心中實,即道心之真知,離宮腹內陰,即人心之靈知。
取出坎陷真知之道心,點化離宮靈知之人心。
一霎時中,陰氣消而陽氣複,複見本來乾元面目,還我良知良能本性。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
故曰從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盡由心也。
體非幻身之形體,乃法身之真體。
法身者,本性也。
人生之初,一點真靈本性,圓明不昧,剛健中正,純粹無些兒滓質。
如乾卦三奇,純陽無陰之象,及交後天,天良有昧,靈氣有假,如乾卦中虛成離,坤卦中實成坎矣。
中虛者,真者離去也,中實者,真者坎陷也。
取坎填離者,返還天真,仍複成當年真靈本性,如離封而又變成乾卦矣。
真靈一複,主宰在手,常應常淨,左之右之,無不宜之,潛藏飛躍,何不盡由心乎?
後世之人,不達此理,以取坎填離,認為取腎中之氣以交於心。
又有取腎氣後升前降而落于絳宮者。
噫!別有些兒奇又奇,心腎原來非坎離。
以坎離為心腎者,愚之甚矣。

返至人生之初


言五行:

十七


震龍汞出自離鄉,
兌虎鉛生在坎方。
二物總因兒產母,
五行全要入中央。

自出(一本出自)
震為龍,為木汞;兌為虎,為金鉛。
離為火,坎為水。
龍汞出自離鄉,火中出木也,虎鉛生在坎方,水中生金也。
火中生出之本,永為不朽之木;
水中生出之金,永為不壞之金。
木本生火,而火反生木,金本生水,而水反生金,是謂兒產母。
古經云:“五行不順行,龍以火裏出;五行顛倒運,虎向水中生"者,即是此意。
人之氣性易動,如木汞之性浮,若以元神之火,煆去滓質,則氣性化而真性現,永為不動之性矣。
人之妄情至重,如金鉛之性沉,若以精一之水,滌淨塵垢,則妄情消而真情凝,永為無情之情矣。
不但此也,氣質化則無性火,識神滅而元神常生;情欲消則無淫念,濁精化而元精無漏。
真性現,真情凝,元神生,元精固。
性情精神,歸於一氣,仁義禮智,歸於一信,是謂五行全。
五行既全,渾然一中,是謂五行入中央。
五行入於中央,不偏不倚,陰陽相合,是謂金丹結。
倘少東沒西,丟南遺北,別尋藥料,而欲修成金丹難矣。
詩中關切處,是五行全要入中央一句。
五行不入中央,則五行分散,金丹不結。
五行若入中央,則五行一氣,金丹自成,學者可不先明五行乎?

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


言兩弦:

十七


月纔天際半輪明,
早有龍吟虎嘯聲。
便好用功修二八,
一時辰內管丹成。

金丹,乃龍性虎情,兩弦之氣,交合而成。
先取上弦之金八兩,以為丹母;
次取下弦之木半斤,以結聖胎。
何為兩弦?
月自初三一陽生,至初八陰中陽半,其平如繩,有似弓弦,因其陽光在上,故謂上弦。
十五圓滿,十六一陰胎,十八一陰現,至二十三,陽中陰半,其平如繩,有似弓弦,因其陽光在下,故謂下弦。
月之陽光,從西而生虎,屬金,金在西,故以初八之月,謂虎之弦氣;
月之陰體,自東而出,龍屬水,木在東,故以二十三之月謂龍之弦氣。
真知之情剛,象虎,如月之陽光也;
靈知之性柔,象龍,如月之陰體也。
真知剛情,進至於中正,如月上弦生出之陽光,是金八兩也,靈知柔性,退至於中正,如月下弦退出之陰體,是木八兩也。
月才天際半輪明,正是真知剛情,進於中正之時。
真知進於中正,柔中有剛,靈知為真知所制,已不能飛揚,陽統陰而陰順陽,即有龍吟虎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效。
當斯時也,正好用功修持,借陽濟陰,使靈知柔性,亦歸於中正。
靈知歸於中正,剛中有柔,真知靈知,俱歸中正,二八兩弦之氣,分數已足,陰陽相當,剛柔如一,一時辰內管丹成矣。
然不到二八數足,或陽多而陰少,或陽少而陰多,俱不能成丹。
惟陰陽相當,不偏不倚之謂中,始能一時辰內管丹成。
一時之功,豈易能哉?
苟不下數十年死功夫,不能遽然到此境界也。

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


言兩弦:

十八


月纔天際半輪明,
早有龍吟虎嘯聲。
便好用功修二八,
一時辰內管丹成。

金丹,乃龍性虎情,兩弦之氣,交合而成。
先取上弦之金八兩,以為丹母;
次取下弦之木半斤,以結聖胎。
何為兩弦?
月自初三一陽生,至初八陰中陽半,其平如繩,有似弓弦,因其陽光在上,故謂上弦。
十五圓滿,十六一陰胎,十八一陰現,至二十三,陽中陰半,其平如繩,有似弓弦,因其陽光在下,故謂下弦。
月之陽光,從西而生虎,屬金,金在西,故以初八之月,謂虎之弦氣;
月之陰體,自東而出,龍屬水,木在東,故以二十三之月謂龍之弦氣。
真知之情剛,象虎,如月之陽光也;
靈知之性柔,象龍,如月之陰體也。
真知剛情,進至於中正,如月上弦生出之陽光,是金八兩也,靈知柔性,退至於中正,如月下弦退出之陰體,是木八兩也。
月才天際半輪明,正是真知剛情,進於中正之時。
真知進於中正,柔中有剛,靈知為真知所制,已不能飛揚,陽統陰而陰順陽,即有龍吟虎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效。
當斯時也,正好用功修持,借陽濟陰,使靈知柔性,亦歸於中正。
靈知歸於中正,剛中有柔,真知靈知,俱歸中正,二八兩弦之氣,分數已足,陰陽相當,剛柔如一,一時辰內管丹成矣。
然不到二八數足,或陽多而陰少,或陽少而陰多,俱不能成丹。
惟陰陽相當,不偏不倚之謂中,始能一時辰內管丹成。
一時之功,豈易能哉?
苟不下數十年死功夫,不能遽然到此境界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言調和:

十九


華嶽岩頭雄虎嘯,
扶桑海底牝龍吟。
黄婆自解相媒合,
遣作夫妻共一心。

華嶽在西,扶桑在東,虎為金情,龍為木性,有生之初,性本相合,金木相並,一交後天,假者來而真者昧,性情分為兩處,如龍東而虎西矣。
虎稱雄者,金情剛也;龍稱牝者,木性柔也。
然雖真情為假情所隔,真性為假住所掩,真情真性,未嘗不欲相會也。
山頭雄虎嘯,海底牝龍吟,陰陽隔礙,潛通之象,隔礙潛通,即能相會,但其間無調和之物,故不能會耳。
黄婆者,一名真土,一名真意,一名其信。
真信一現,則意誠而心正,假者去而真者來,情歸於性,霎時性情相合,如媒妁通信於兩家,遣作夫妻而共一心矣。

心正调和则后天返先天

二十


赤龍黑虎各西東,
四象交加戊己中。
複姤自此能運用,
金丹誰道不成功。

木能生火,火木一家,故謂赤龍;
金能生水,金水-家,故謂黑虎。·
金木水火為四象,戊己為土,土能和合四象,四象加上土而為五行。
但五行順行,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是在人運用如何耳。
道心真知之情動,是謂複,法當進陽火以造丹;
人心靈知之性靜,是謂姤,法當退陰符以溫養。
時當用陽即用陽,時當用陰即用陰。
陽健陰順,用九用六,各隨其時,真知靈知,兩而合一,入於中央,五行攢簇,金丹成就,自然而然也。

五行合一,则为跳出五行


言龍虎:

二十一


西山白虎正倡狂,
東海青龍不可當。
兩手捉來令死鬥,
化成一塊紫金霜。

兩手(一本兩獸)
真知之情,靈知之性,雖是先天之物,然落於後天,理欲交雜;真假相混,相隔已久,不能遽然馴顧,故曰西山白虎正倡狂,東海青龍不可當也。
但金丹之道,有借假修真,以真化假之法。
其法順其所欲,漸次導之,下一層死功夫,不合而必至於合,不和而必至於和,愈久愈力,妄情自去,真情自生,氣性自消,真情自現,假者永滅,真者常存。
無情之情,方謂真情;無性之性,方謂真性。
真情真性,兩而合一,心死神活,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化為一塊紫金霜矣。
金者,堅剛不壞之物。
金至於紫,從大火爐中煆煉而出,為足色之金。
紫金而化成霜,形質俱消,渾然一氣,超出乎陰陽之外矣。

龙虎调和


言煉己三首:

二十二


先且觀天明五賊,
次須察地以安民。
民安國富方求戰,
戰罷方能見聖人。

觀天者,觀吾之天性也;
明五賊者,明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相克也。
察地者,察吾之心地也,
安民者,安精神魂魄意,各居其所也。
修丹之道,莫先於煉己;煉己之要,先須觀天性。
天性不昧,則五賊難瞞。
次須察心地;心地清淨,則五物皆安;
五物皆安,則精固神全,魂定魄靜。
意誠是謂國富,於是戰五賊而退群陰。
陰氣化而為陽氣,殺機變而為生機,可以見聖人矣。
聖人者,即良知良能本來之面目,又曰聖胎。
五賊降伏,變而為五元,發而為五德,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非聖胎乎?
詩中戰字,大有深意,蓋五賊在心,施行於天,非有與天爭權之大法力,不能降伏。
戰之正所以奮大用,發大機,勇猛精進,愈久愈力,不使半途而廢也。
古仙云:“一毫陽氣不盡不死,一毫陰氣不盡不仙。"
煉己必煉至於無一毫陰氣,五行混化,礦盡金純而後已也。

战意

二十三


用將須分左右軍,
饒他為主我為賓。
勸君臨陣休輕敵,
恐喪吾家無價珍。

煉己之道,不能遽然成功,須要順其所欲,漸次導之。
蓋人真靈之竅,錮閉已久,積習已深,五賊作禍,非一朝一夕,最難剿滅。
用將須分左右軍,饒他為主我為賓者,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也。
勸君臨陣休輕敵,恐喪吾家無價珍者,欲取於人,不失其己也。
內而防危慮險,外而勤功煆煉,則假者可去,真者可保,何愁大道不成乎?

如履薄冰

二十四


火生於木本藏鋒,
不會鑽研莫強攻。
禍發總因斯害己,
要須制伏覓金公。

人自後天用事,識神當權,身中所具後天五行之氣,曆劫所帶煩惱根塵,與夫現在習染穢汙,一時俱發。
若無大法力,大手段,何能攻伐得盡?
倘不會鑽研實理,而即冒然下手,以心制心,攻之太猛,有時君火相火俱發,不但不能攻賊,而且為賊所攻,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如火生於木,禍發必克,木反為火所焚,自傷其生。
《參同》云:“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
金華者,即道心也。
道心者,非心之心,本於天真身所出,具真知之情,有剛正之氣,萬物難瞞。
道心光輝一現,群邪退避,其果決剛斷,如金之利。
故以道心名金公,鑽研實理,即鑽研以金制木之實理耳。
蓋大丹以金公為主人公,若舍金公而欲煉己,徒取其禍。
故張三丰云:“煉己時須用真鉛。"
真鉛金公,皆道心之別名乎。

道心开发


言金公:

二十五


金公本是東家子,
送在西鄰寄體生。
認得喚來歸舍養,
配將姹女結親情。

呼來(一本喚來);作親(一本結親)
金公者,即前所雲道心真知也。
真知為真情。
人生本來性情一家,不分彼此,以體言為性;以用言為情。
情即性,性即情,同出異名,非有二也。
交於後天,性情遷移,真情昧而妄情生。
剛正之氣,為客氣所蔽,不由於我。
如東家之子,而寄生於西鄰矣。
且寄生於西鄰,非我永不相見者,但見之認不得耳。
果是志士,窮理通徹,認得真實,一呼即來,如空穀傳聲,絕不費力;
更能養於密室,常加護持,與姹女真性配合,陰陽一氣,結作親情,仍是東家之物矣。
姹女者,宅中之女,即靈知之性。
性本陽而謂女者,性主柔,象木,故謂姹女;
情本陰而謂男者,情主剛,象金,故謂金公。
金公久已出外,一旦還家,與姹女相會,分外情親,未有不生丹者。
故《參同》云:“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
金木相並,情性相合,即是還丹,此外別無還丹。

真性本为东家主,后天转为西房客


言姹女:

二十六


姹女遊行自有方,
前行須短後須長。
歸來卻入黄婆舍,
嫁個金公作老郎。

姹女,即前詩所解靈知之性是也。
因其入于後天,人心中有識神居之,未免真中有假,因靈生妄,見火則飛,遊行不定,所謂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者是也。
欲修金丹,必先使此一點靈性,遊行於所當行之方,虛其靈而不昧其靈,則靈歸真靈矣。
前行須短者,以性求情也;後行須長者,以靈養真也。
以性求情,一時結丹之妙,故謂短;
以靈養真,十月溫養之功,故謂長。
宜短即短,宜長即長,是謂自有方。
依其方而行之,金丹有望。
但須先黜聰毀智,迴光返照。
將此一點靈性,安於中央正位,是謂歸來卻入黄婆舍。
黄婆舍即不偏不倚。
中正之舍。
靈性中正,心正而意誠,意誠而信真,信真而不遊行於外。
由是以性求情,情來歸性,性情相戀,合為一氣,是謂嫁個金公作老郎。
作老郎不是尋常語,大有深意。
蓋修丹之道,始而以靈性招真情,真情複而靈性不動不搖,靈性亦自歸真。
既而以靈性鈐真情,必須養真情于純陽無陰之地而後已。
如郎老妻老,夫妻偕老,不使中途反目破鏡也。
此正後須長之意,學者須要深究。

道心人心打成一片


言火候二首:

二十七


縱識朱砂與黑鉛,
不知火候也如閒。
大都全藉修持力,
毫髮差殊不結丹。

還丹之道,惟取朱砂黑鉛二物藥料,煆煉成寶,以延性命。
朱砂者,離中一點虛靈之氣,即靈知也,屬於人心;
黑鉛者,坎中一點剛正之氣,即真知也,屬於道心。
因其人心靈知,外明內暗,明屬火,火色赤,取象為朱砂;
因其道心真知,外暗內明,暗屬水,水色黑,故取象為黑鉛。
此無形無象之砂鉛,而非世間有形有象之砂鉛。
既識真知靈知之砂鉛,即可以隨手採取而無難矣。
然采之必須煉之,若識藥而不知煉藥之法,亦與不識者相等。
故曰縱識朱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閒。
蓋金丹全賴火侯修持而成。
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
采藥須知老嫩,練藥須知時節。
有文烹之火候,有武煉之火候,有下手之火候,有止歇之火候,有進陽之火候,有退陰之火候,有還丹之火候,有大丹之火候,有增減之火候,有溫養之火候。
火候居多,須要大徹大悟,知始知終,方能成功。
倘差之毫髮,失之千里,而欲成丹難矣。

自然達之

二十八


契論經歌講至真,
不將火候著于文。
要知口訣通玄處,
須共神仙仔細論。

古來仙真,契論經歌,所言修真藥物火候,最詳最切,至真不假。
雖論之而論不及,雖言之而言不盡,何嘗不將火候著于文哉?
但契論經歌,其意深奧,或言性,或言命,或言藥,或言火,或言修命火候,或言修性火候,或言外火候,或言內火候,非不言火候也。
但言之散亂不整,若不遇明師,整網提綱,疊衣提領,不能知耳。
故曰不將火候著于文。又曰須共神仙仔細論。
此是教人參究契論經歌,又求明師印證,不得置契論經歌於不讀,專求于師;
亦不可以契論經歌為自悟,而不求師。
如果契論經歌無火候,何以雲契論經歌講至真乎?
大抵學人,契論經歌亦要讀,明師亦要求。
讀契論經歌,可以辯邪正真假,擴充識見,訪求明師,所以印證其所辨所見之理耳。
自參求師,缺一不可。

道經師三寶


言采藥火候:

二十九


八月十五玩蟾輝,
正是金精壯盛時。
若到一陽才動處,
便宜進火莫延遲。

才動(一本才起)
月到中秋之時,金精壯盛,道至剛健中正,本性圓明。
圓明之功,全在道心耳。
一陽才動處,即道心一點真知之陽光,才動而未大動,天根方露端倪。
當此之時,急須下手進火,采入造化爐中,漸采漸煉,由微而著;
自一陽而必至六陽純全,亦如中秋之月,分外光輝,照徹宇宙。
莫延遲三字,乃吃緊語,蓋道心真知之光,難得而易失,若稍延遲,光氣又散,當面錯過也。

性光發現時


言抽添火候:

三十


一陽才動作丹時,
鉛鼎溫溫照幌帷。
受氣之初容易得,
抽添運用切防危。

此詩緊接上詩而言。
一陽才動,收歸鼎內,心平氣和,虛室生白,光輝內聚,暗中出明,如照幌幃矣。
崔公云:“受氣吉,防成凶。"
蓋一陽來複容易,而純全最難,必須防危慮險,用抽添增減之功,方能濟事。
抽者減去人心靈知之有餘,添者增其道心真知之不足,抽之又抽、添之又添,直到無可抽添處,人心不起,道心常存,真知靈知相合,內外光明,方無半夜風雷之患。
時以道心初複,陽氣微弱,陰氣正盛,若無抽添之功,稍有懈怠,得而復失,故抽添之功為貴,抽添之功,即是防危之功,非抽添之外,又有一防危。
抽添不在防危之外,防危即在抽添之中,兩者一事,學者須要著眼。

自然運轉


言溫養火候:

三十一


玄珠有象逐陽生,
陽極陰消漸剝形。
十月霜飛丹始熟,
此時神鬼也須驚。

元(系"玄"字之誤)珠者,至陽之珠,為圓明不昧之物,乃金丹之別名,即人當初良知良能之本性,這個本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象乎玄珠。
此珠是道心一點剛健真知,集義所生而成象,生而又生,浩氣充塞,光輝圓滿,陽之極矣。
陽極須當以陰接之。陰消剝形,借陰養陽,化去陽剛之燥氣。
漸剝者,必用十月之功也。
十月溫養,礦盡金純,化為靈霜,真空而含妙有,妙有而藏真空,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如霜飛虛色,不落有無之象,而丹始熟矣。
致此地位,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移;功成人間,名錄天上,神鬼怎得不驚乎?

溫養十月


言結胎火候:

三十二


前弦之後後弦前,
藥味平平氣象全。
采得歸來爐裏鍛,
煉成溫養自烹煎。

前弦者,陰中之陽,真知歸於中正也,後弦者,陽中之陰,靈知歸於中正也。
真知靈知,俱歸中正,剛柔相當,其相當處,是謂前弦之後,後弦之前。
當此之時,真知靈知,大小無傷,兩國俱全。
其中生出先天一點靈苗,藥味平平,陰陽混成,急當採取,收入造化爐中,煆揀成真,結為聖胎。
到此地位,藥即是火,火即是藥,用十月溫養之功,自有天然真火烹煎,由微而著,無形生形矣。

無為自然


言陰陽歸中:

三十三


長男乍飲西方酒,
少女初開北地花。
若使青娥相見後,
一時關鎖在黄家。

長男為震。西方酒者,金水也。
初三月現庚方,至陰之下,一陽下生,在卦象震,故曰長男乍飲西方酒。
少女為兌。北地花者,水中生金花也。
月華之生,自兌至坤,陰中陽現,故曰少女初開北地花,二句皆言一陽發生之象。
曰乍飲,是生平未飲,而今忽飲。
曰初開,是前次末開,而今方開。
乍飲初開,俱寫道心真知易失而難尋之意。
蓋道心埋沒已久,真知有昧,忽於至靜之中,偶然發現,如乍飲酒初開花。
此便是返還之機,良宵佳逢,不可錯過,須當乘時採取,與靈知配合,關鎖于中央黄庭室內,夫妻相見,自然生丹。
靈知為性,陽中之陰,屬木,木色青,故以靈知取象為青娥。
真知靈知相見,同心一氣,自然歸於中央。
但歸則歸矣,若不知關鎖,恐有合而複離之患。
既關之,又鎖之,門戶緊封,不合者而必合,既合者而常合。
張三丰所謂"東家女,西舍郎,配作夫妻入洞房;黄婆勸飲醍醐,一日掀開醉一場"者是也。
關鎖二字有防危慮險之功,蓋陰陽初會,性情猶未純一,必須勿忘勿助,嚴密防護,方能無滲無漏,金丹自虛無中凝結矣。
此乃天機,非師罔知。

無漏


言沐浴:

三十四


兔雞之月及其時,
刑德臨門藥象之。
到此金丹宜沐浴,
若還加火必傾危。

金丹(一本金砂)
卯兔之月為春分,陽氣升於天地之中,酉雞之月為秋分,陰氣升於天地之中。
春分屬木,生氣也,為德;秋分屬金,殺氣也,為刑。
德所以生物,刑所以成物。
非刑不成德,非德不全刑。
有刑有德,而天地造化,得以一氣流行,迴圈不已矣。
修道者莫(系"真"字之誤)知之剛,歸於中正,如秋分也;
靈知之柔,歸於中正,如春分也;
真知靈知,俱歸中正,如春分之德,秋分之刑也。
真知之剛健,所以制人心之邪氣,靈知之柔順,所以養道心之正氣。
宜剛則剛,宜柔即柔,不失其時,則剛柔中正,如春分秋分,各有其時。
故曰兔雞之月及其時也。
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如一,則真靈不散,如春德秋刑,兩者迭運,故曰刑德臨門,藥象之也。
道至剛柔中正,道心常存,人心至靜;
真知至靈,靈知至真。
真靈合一,良知良能,金丹有象,可以沐浴溫養,而灶底抽薪也。
否則不知止足,而猶加火煆煉,則剛而太過,柔而不及,剛柔仍不中正,藥枯丹傷,傾危豈能免乎?

不可急。取沐浴之象


言文烹武煉:

三十五


日月三旬一遇逢,
以時易日法神功。
守城野戰知凶吉,
增得靈砂滿鼎紅。

月本無光,借日生光。
一歲與日十二會;一月三十日;晦朔之間一會。
人之真知埋藏,純陰無陽,如月之無光也,必借靈知而後生光。
當靈知真知相會之時,亦如日月三十日遇逢也。
至人效日月相會之象,以三十日移於一日之中,又以一日移于一時之中。
一時振發剛氣,借人心生道心,以道心制人心;
依靈知生真知,以真知黜靈知。
采鴻蒙末判之始氣以為丹母,准陰陽變化之神機以為火候。
是道也,有文烹有武煉。
守城者,文烹也;野戰者,武煉也。
當文而文,當武而武,為吉,當文而武,當武而文,為凶。
文火者,迴光返照,黜聰毀智,專心而養正氣,如守城也。
武火者,懲忿窒欲,去妄存誠,猛力以除客氣,如野戰也。
知的文武,明的吉凶,有事則用武火,無事則用文火。
文火武煉,陰氣盡而陽氣純,真知靈知相合,化為良知良能,妙覺本性;
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渾然天理,絕無人欲。
猶如靈砂滿鼎紅矣。
砂至於靈,氣質盡化,非色非空,非有非無,純是清陽之氣,服之可以卻病廷年,消災免難,還複本性,虛靈不昧,真空妙有,造化不能限,陰陽不能拘,萬物不能傷;亦猶是耳。
然世間亦有知凶吉,而不下肯心用神功者哉。

文武兼備


言卦意二首:

三十六


否泰才交萬物盈,
屯蒙二卦稟生成。
此中得意休求象,
若究群爻謾役情。

乾上坤下,天氣自上而下降,地氣自下而上升,陰陽不交而為否。
坤上乾下,地氣自上而下降,天氣自下而上升,陰陽相交而為泰。
否極泰來,陰陽才交,萬物即於此而盡皆發生,盈滿宇內矣。
屯者坎上震下,水中有雷,陰中陽生,所以散陰而生物。
蒙者艮上坎下,山下有水,陽陷陰中,所以養陽而成物。
否泰者,萬物之通塞;屯蒙者,萬物之生成。
通塞生成,總是一陰一陽來往運用之。
陰陽來往,萬物通塞生成,皆自然而然,非有強作也。
修真之道,剛柔未合,即否也;剛柔相合,即泰也。
當剛而即進剛以修真,即屯也;
即(系"當"字之誤)柔而即運柔以養真,即蒙也。
知通知塞,能修能養,剛柔隨時而用,變化裁成六十四卦,即在吾方寸之中矣。
大抵卦象所以出意,得意可以忘象。
若不知卦之意,僅執其卦之象,必欲一陽二陽三陽而行泰,必欲一陰二陰三陰而禦否。
生三陽行泰,其說猶近於理。
至於生三陰禦否,不亦難乎?
更有以天之子時,謂陽氣在坎而動,遇子而守腎,為朝屯。
以天之午時,謂陽氣有限而止,遇午而守心,為暮蒙。
噫!以此而謂否泰屯蒙,六十四卦群爻焉能行的盡合?
倘究群爻而欲盡合之,豈不枉役情乎?
古仙云:“不必天邊尋子午,身中自有一陽生。"
可為行卦爻者之明證,學者須當三思。

愈修愈簡。八卦返四象兩儀渾圓一氣

三十七


卦中設象本儀形,
得意忘言意自明。
舉世迷人惟執象,
卻行卦氣望飛升。

得象(一本得意);執象(一本泥象)
《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過明陰儀陽儀,中正不中正之形象耳。
若得其陰陽中正不中正之意,可以調和陰陽,自合卦象矣。
奈何世之迷徒,不究其意,卻執其象,必欲朝而行屯,暮而行蒙,始于屯蒙,終於既未,而行卦氣,希望成道飛升,愚之甚矣。
殊不知古來仙真,所謂期屯暮蒙者,是教人知陽生即屯,陽陷即蒙也。
陽生如晝之朝,陽陷如夜之昏。
當陽生之時,而即進陽火以采陽,是謂朝屯;
當陽陷之肘,而即運陰符以養陽,是謂暮蒙。
所謂既濟末濟者,是教人知陰陽已合即既濟,陰陽未合即未濟。
陰陽已合,金丹凝結,陽火事畢,既濟須防不濟,陰符之功,所必用也。
陰陽不合,金丹不結,陰符無用,末濟急須致濟,陽火之功,所必行也。
此卦中所藏之意,即此四卦之意,以推之其餘六十卦,無非一陰一陽之變化,故曰得象忘言意自明。
苟明其卦象之意,天關在手,地軸由心,信步走去,頭頭是道,不必執卦象而自合卦象。
噫!金蝦蟆,玉老鴉,認得真的是作家。

進道若退


言庚甲:

三十八


天地盈虛自有時,
審能消息始知機。
由來庚甲申明令,
殺盡三屍道可期。

天地之道,一盈一虛之道。
盈極則虛,虛極則盈,自有其時,修道者,能審明盈虛之實理,而能克消其陰,生息其陽,始謂知盈虛消息之機矣。
夫克消其陰者,即虛之機也,生息其陽者,即盈之機也。
然消之息之,總不離真知之情、靈知之性。
真知之情剛,屬於庚金;
靈知之性柔,屬於甲木。
剛以禦外,而制伏客氣;
柔以處內,而靜養天真。
剛柔兩用,內外兼修,是謂庚甲申明令。
令明則剛柔得宜,消息隨時,正氣克而邪氣化;
內念不出,外物不入;
無眼耳口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淨倮倮,赤灑灑,是謂殺盡三屍。
三屍殺盡,群陰悉化,大道可冀。
此詩著重處,全在審能消息始知機一句。
審者,詳細熟玩,無微不入,功深日久,方能見真。
能見其真,得心應手,方能消息。
能消息方是知機;若不能消息,猶不得謂知機。
不知機,是理未能審辨透徹,如何申明令而殺三屍?
故正心誠意之學,全在格物致知也。

感而遂通


言元牝二首:

三十九


要得穀神長不死,
須憑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黄金室,
一顆靈光永不離。

穀神者,先天虛無之一氣,所謂聖胎者是也。
此氣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在恍惚杳冥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乃道心人心之界,真知靈知之根,剛情柔性之本,生天生地生人。
儒所謂"太極”,又謂"至善”,又謂"至誠”;
釋所謂"圓覺”,又謂"法身”,又謂"台利”,
道所謂"金丹”,又謂"聖胎”,又謂"穀神”。
其實是人生本來良知良能,空穀顯靈之神耳。
這個谷神,落於後天,陰陽分判,假者用事,真者退位,穀神埋藏如死矣。
欲修金丹,必須活此穀神;
欲活穀神,先須調和陰陽;
陰陽不和,穀神不結。
元為陽,剛健之情是也,牝為陰,柔順之性是也。
有剛有柔,則穀神長生,不死之根基立矣。
蓋穀神是剛柔中正,兩弦之氣,交合而成。
兩弦交合,恍惚杳冥,其中有物,是曰真一之精。
真一之精,即穀神之別名,未經煆煉,忽存忽亡,是謂真精;
已經煆煉,凝結不散,是謂穀神。
真精既返黄金室,則精一歸中,而穀神凝結矣。
穀神凝結,道心常存,人心馴顧,真知靈知合一;
良知良能,渾然天理,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感而遂通,寂然不動,常應常靜,一顆靈光永不離矣。
靈光永不離,即是穀神長不死。
穀神不死,即仙翁所雲"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也。
穀神真精靈光,仍是一個物事,不過就已成未成分別言之,非有三樣,學者須知。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四十


玄牝之門世罕知,
只將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千載,
爭得金烏搦兔兒。

多載(一本千載)
老子云:“穀神不死,是謂元牝。元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元者,乾陽,剛健之德;
牝者,坤陰,柔順之德。
陽主動,陰主靜,穀神之動靜,即元牝之門也。
這個門,生天生地生人物,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在人身為四大不著之處。
天地之正中,虛懸一穴,開闔有時,動靜自然,本無定位,亦無形象,又號之曰元關竅。
元關者,至虛至靈,有無不立也,又號之曰衆妙之門。
衆妙者,無理不具,無德不備也。
若以口鼻為玄牝,吐納濁氣,安能驅金烏玉兔歸於黄道,凝而為至靈之丹乎?
金烏者,日之象,陽中有陰,在人為柔順中正之德,即靈知之靈性也。
玉兔者,月之象,陰中有陽,在人為剛健中正之德,即真知之真情也。
靈知真知,中正之德,即陽元陰牝,兩弦之氣。
穀神乃兩弦之氣,凝結而成。
不知元牝,安知烏兔?
不知烏兔,安能穀神不死而長生耶?
噫!是門為何門,順去死,逆來活,往往教君尋不著,元牝豈易知哉!

非內非外


言性情:

四十一


異名同出少人知,
兩者玄玄是要機。
保命全形明損益,
紫金丹藥最靈奇。

金丹之道,只是一剛一柔,兩味藥料,別無他物。
剛屬於真知之情,柔屬於靈細之性。
一性一情,兩者雖名有異,而實同出於先天虛無真一之氣。
真一之氣即前詩所謂穀神,性情即前詩所謂這元牝。
元牝兩者,元之又元,為不死穀神之要機。
蓋先天自然之道,穀神而生元牝,後天還返之道,元牝而成穀神。
元牝不交,穀神不結。
元牝為要機者,正所以結穀神耳。
元牝立,穀神結,可以保命,可以全形,更明進陽之益,退陰之損。
益陽而至於無可益,損陰而至於無可損。
陰盡陽純,谷神長生,渾然一氣,絕無滓質,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傷。
如火候煉成紫金丹藥,起死回生,最靈最奇也。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言有為:

四十二


始於有作人難見,
及至無為衆始知。
但見無為為要妙,
豈知有作始根基。

古真雲“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要兩段”。
蓋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
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無為之道。
有作之道,以術延命也;
無為之道,以道全形也。
始于有作者,有作之道,以造命也。
造命之學,全以法運。
盜鴻蒙未判之始氣,扭天地造化之樞機,返二十四氣之節口,回七十二候之要道。
天地不能知,鬼神不能測,蓍龜不能占。
雖天地鬼神蓍龜,且不能知,人焉得而能見之乎?
終而無為者,用無為之道,以修性也。
修性之道,抱元守一,萬物皆空,如雞抱卵,如蚌含珠。
功夫到日,至誠前知,慧心大開,聲入心通,吉凶先知,禍福預曉,誰不知之。
但人只知無為之道為要妙,而不知有作之道是根基。
不知有作,而只無為;不但不能修命,而亦不能修性。
縱有所修,亦不過修後天氣質之性,豈能修先天根本之性乎?
根本之性,天命之性也。
本來性命一家,並無兩串,因交後天,陰陽相離,一而成兩,性命各別矣。
性命各別,於是性不能顧命,命不能顧性。
命為物奪,不能自主,性亦由是而亂。
性亂命搖,邪正相混,理欲交雜,假者用事,真者退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陰氣剝陽於盡,性命未有不傾喪者。
故金丹之道,必先有為於後天中返先天,還我原來命寶。
命寶到手,主宰由我,不為造化所移。
於是抱元守一,行無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宜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
奈何一切頑空寂滅之徒,只知無為,不知有作者何哉。

打破頑空需悟空


言雌雄:

四十三


黑中有白為丹母,
雄裏藏雌是聖胎。
太乙在爐宜慎守,
三田聚寶應三台。

黑中有白者,道心所發之真知,為剛健中正之道,故謂丹母。
雄裏懷雌者,人心本來之靈知,為柔順中正之德,故謂聖胎。
健順合一,剛柔同氣,人心亦化為道心,靈知亦歸於真知,是名太乙含真氣。
太乙即陰陽混合精一之神,乃金丹之別名。
將此太乙真氣,入於造化爐中,溫之養之,謹封牢藏,守而勿失。
則精全氣全神全,三田聚寶,如三台輔極,而造化在手矣。
三田非關元、黄庭、泥丸之說,亦非丹田、絳宮、天穀之說,亦非尾閭、夾脊、玉枕之說;
乃先天精、氣、神三品大藥所生之處,無形無象,亦無方所。
以其是精氣神所生之處,故謂田;
以其精氣神三者分言,故謂三田。
其實三田總是一田,三寶總是一寶。
因其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三層功夫,故以三田分言之。
若到煉神化虛時,只有一虛,而精、氣、神亦歸於無跡,更何有三田之說乎?

慎 - 心真


言有無:

四十四


恍惚之中尋有象,
杳冥之內覓真精。
有無從此自相入,
未見如何想得成。

恍惚者非色非空,不定之象;
杳冥者至寂至靜,不睹之處。
恍惚中有象,靈知也,杳冥內真精,真知也。
靈知外陽而內陰,為有中之無:
真知外陰而內陽,為無中之有。
修道者欲成金丹,須在恍惚中尋靈知,杳冥內覓真知。
果能心會神悟,認得真實,是謂已見。
既已見的,以真知而制靈知,以靈知而養真知,則有無從此眷戀,自相入而交感,金丹立成。
否則不知恍惚中象,杳冥內精,是未見金丹藥料是何物色,而欲妄想結丹,如何想得成乎?

非想得來,佛家所謂不可思議


言服丹二首:

四十五


四象會時玄體就,
五行全處紫金明。
脫胎入口身通聖,
無限龍神盡失驚。

紫金(一本紫光)
金丹之道,全是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若四象會,則性情精神相合,而元體已就,更能允執厥中,用天真火煆煉,是謂五行全。
五行既全,仁、義、禮、智,皆歸一信;
性、情、精、神,皆化一氣。
健順混合,剛柔無跡,真知靈知,亦變而為良知良能,至善無惡,混然天理,圓通無礙,虛靈不昧,具衆理而應萬事,如黄金煆為紫金,光明外射;
吞而服之,化盡後天群陰,露出先天法身,入于聖人之基,我命由我不由天,龍神焉得不驚乎?
入口之義,乃頓悟之謂,非服食之說。
先天之氣,煆煉成熟,忽的由漸而頓,由明而誠,如丹藥入口,萬病俱消,所以身能通聖。
學者須要會的言外意,不得泥文執象。
若以入口,視為口中吞服,誠思先天之氣,無形無象,吞個甚麼?
服個甚麼?於此可以曉然矣。

大放光明

四十六


華池宴罷月澄輝,
跨個金龍訪紫微。
從此衆仙相見後,
海田陵谷任遷移。

海田(一本海潮)
華池宴罷者,取坎中真陽,入於造化爐中,道心穩定而實其腹也。
月澄輝者,道心常存,真知慧光朗照,不隱不瞞也。
跨個金龍者,乾為金,為龍。
取坎中道心,真知之一陽,填離中人心靈知之一陰,靈知亦化為真知,離複成乾,本來面目全現,渾然天理,圓陀陀,光灼灼,純陽無陰矣。
訪紫微者,紫微大帝,乃造化之主宰,列星之樞紐。
修道而至複成乾體,主宰在我,天關在手,地軸由心,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移,訪紫微而與天為徒,功成人間,名標天上。
從此衆仙相見,任他海水潮泛,陵穀遷移,而法身永久不壞矣。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


言丹自內結:

四十七


要知金液還丹法,
須向家園下種栽。
不假吹噓並著力,
自然丹熟脫真胎。

金液還丹之法,大藥至近不遙,功夫約而不繁,家園自有藥物,可以隨時栽種,不須外邊爐鼎吹噓運火之力,而自然成熟脫化。
夫丹者先天虛無真一之氣,系混沌初分之靈根,為生物之祖氣,含而為真空,發而為妙有,用而為道心,養而為穀神;
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內有五行之氣,而無五行之質;藏於五行之中,而不落於五行。
為聖為賢,作佛作仙,皆由這個。
這個不是別物,即吾本來非色非空,秉彝之良。
只緣交於後天,識神用事,埋沒不見,若遇真師點破,始知的家園目有,不從他得,一種即生,由微而著,自然成熟。
仙翁曰:“須向家園下種栽。"
一切旁門外道,向身外搜求者,可以醒悟回頭矣。

自身寶庫,不假外求


言藥自外來:

四十八


休施巧偽為功力,
認取他家不死方。
壺內旋添延命酒,
鼎中收取返魂漿。

上詩言家園下種栽,恐人執一身而修,故此緊接曰:“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
所謂家園下種栽者,特以金丹藥物,處聖不增,處凡不減,人人具足,個個圓成,不待他求,家園自有也。
所謂他家不死方者,待以先天之氣,交於後天,識神用事,陽為陰陷,如我家之物,而為他家所有矣。
若欲返本還元,必用追攝之法,方能先天真陽,已去者而復來,既來仍是我家之物矣。
益未來屬他,已來屬我。
因有未來已來之時,即有他家我家之別。
故當未來之時,須要腳踏實地,漸采漸煉,旋添旋收,以行有為之功。
雖曰有為,其實無為。
曰有為者,竊陰陽,奪造化,非他一切巧偽之術,皆自然之運用。
旋添延命酒者,增道心之真知,以固命也。
收取還魂漿者,虛人心之靈知,以養性也。
延命酒者,金汁也;返魂漿者,木液也。
添其金,收其金木相並,情性合一,真知靈知凝結,丹元有象。
旋添收取四字,最有深意,蓋陰陽散渙已久,若不旋添收取,漸次而進,金木不能相並,性情不能相合。
惟旋添收取,日乾夕惕,勿忘勿助,日久功深,金木自然相並,性情自然和合,方能延得命,返得魂,而入于長生不死之地矣。

陰符經的盜,有為之時,他家不死方


言內外二丹:

四十九


雪山一味好醍醐,
傾入東陽造化爐。
若過崑崙西北去,
張騫始得見麻姑。

雪山在西,為金,象元情;
醍醐,為水,象元精;
東陽,為木,象元性;
造化爐,為火,象元神。
取元情元精之金水,傾入於元性元神之木火。
以木火而煉金水,以金水而制木火。
刑以成德,德以全刑,刑德兩用,則金木相並,水火相濟,四大和合而丹還矣。
此外丹法象也。
崑崙山在天地之西北,為萬山之祖脈,比之先天真一之氣,為生物之祖氣。
西北屬乾,在地至高之處,高者為陽。
張騫陽也,麻姑陰也。
當還丹已結,化為真一之氣,由微而著,陽氣充足,大藥發生,渾然天理,剛健中正,脫出一粒至陽之丹。
以此丹而點一身後天之陰,如貓捕鼠,假陰化而真陰見,陰陽渾合,結為聖胎,故曰若過崑崙西北去,張騫始得見麻姑。
始得見三字內,包功夫層次。
這還丹未到陽極之時,張騫未許見麻姑;
若養到陽極之時,張騫始得見麻姑。
真陰真陽相見,道心人心俱化而為良心;
真知靈知,盡變而為良知,
一粒黍米之珠,懸於虛無之中,非色非空,照見三千大幹世界,絕無遮礙,此內丹法象也。
外丹者,已失而復得,從外而還於內,還丹是也;
內丹者,已還而煆去陰氣,從內而發現真白,大丹是也。
外丹成,內丹就,功成名遂。逍遙於無何有之鄉矣。

至陽無極之時,張騫始得見麻姑


言陽精:

五十


不識陽精及主賓,
知他那個是疏親?
房中空閉尾閭穴,
誤殺閻浮多少人!

緣督子曰:“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乎元關一竅。"
所謂陽精者,以其至陽至精,而無一毫陰濁之氣也。
即本來剛健中正,純粹之精,藏之則為真空,發之則為妙有,所謂秉彝之良心,又謂道心,非後天至陰至濁之精可比,夫陽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卻除諸邪。
古人名之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水,又曰真一之氣,其實皆道心陽精之一物耳。
陽精者,先天地所生,為主;
陰精者,後天地所生,為賓。
主者與我相親,賓者與我相疏。
錯認陰精為陽精,行房中禦女之術,閉尾閭,勒陰精,妄想結丹,焉能成之?
陽精雖是房中得之,而非房屋之房,乃是一身之房。
如仙翁所謂家家有,家圓種,同一寓意,豈得認為房屋之房乎?
學人欲識陽精,先覓元關。知的元關,陽精在是矣。

返回嬰兒,焉有濁精


言返本:

五十一


萬物芸芸各返根,
返根複命即長存。
知常返本人難會,
妄作招凶往往聞。

萬物春生夏長,秋斂冬藏,此常道也。
既生長之而又斂藏之,是謂返根。
返之於根,是謂複命。
複命者,複其天命之生氣也。
生氣即複,自根而又發,故得以常存而不死矣。
人能知萬物常存之天機,而能返根複命,則亦常存而仙矣。
但知常返本之道,其理幽深,其功細微,有藥物之老嫩,有火候之急緩,有內藥物,有外藥物;有內火候,有外火候;有文火候,有武火候;有采藥火候,有煆煉火候;有結丹火候,有脫丹火候;有修命火候,有修性火候。
這些層次,須要真師一一傳授,方可行持。
否則,不知求詢於人,依自己聰明識見,臆度私猜,以為會悟,而便冒然下手。
殊不知差之毫髮,失之千里,妄作招凶,理有可決!

自然之道不可違


言慧劍:

五十二


歐冶親傳鑄劍方,
莫邪金水配柔剛。
煉成便會知人意,
萬里誅妖一電光。

劍者,護身之物,乃作佛成仙之慧器,為聖為賢之把柄,即所謂還丹也。
非還丹之外,別有一劍。
所謂還丹者,即還本來良知良能,剛柔合一之真靈。
鑄劍即鑄此良知良能,剛柔合一之慧器。
以體言則為丹,以用言則為劍。
其實劍也,丹也,總是一個,無有兩件。
古有歐冶鑄劍,屢次不成,其妻莫邪,跳入爐中,一火成功。
世稱莫耶寶劍,其鋒利無比。
修真之道,鑄劍為先,取剛柔中正之氣,用水火煆煉成寶,名曰慧劍,佩帶身旁,隨心使用,萬里誅妖一電光耳。
仙翁以歐冶莫邪,喻剛柔相合之義,良有妙旨,修道者須要知的剛柔,俱要歸於中正,方能點化後天之陰。
若宜剛而或柔,宜柔而或剛,或剛而過躁,或柔而太懦,不中不正,便是鑄劍不成。
鑄劍不成,內無把柄,步步阻滯,將何而完大道乎?
然鑄劍之方不易知,剛柔配合最難曉。
倘不遇真師親傳口授,枉自猜量耳。

取剑剛柔中正之象


言調和性情:

五十三


敲竹喚龜吞玉芝,
鼓琴招鳳飲刀圭。
邇來透體金光現,
不與凡人話此規。

竹為虛心之物,敲之則應。
琴為有音之物,調之則和;龜為養氣之物;鳳為文明之物;玉芝為柔嫩長壽之物,刀圭為精粹不雜之物。
龜、刀圭皆屬陽,鳳、玉芝皆屬陰。
金丹之道,虛心實腹兩件事,其外更無別法。
人心虛,則道心生,而腹實,如敲竹喚龜也。
腹既實,以道心之剛,制人心之柔,如龜吞玉芝也。
真知現則靈知靜而心明,如鼓琴招鳳也。
心既明,以靈知之性,養真知之情,如鳳飲刀圭也。
道心真知,人心靈知,虛實相應,剛柔如一,常應常靜,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透體玲瓏,內外光明,入于從容中道聖人之域。
此系竊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機,先天而天弗違之道,安可與凡人話之乎

龟、凤为玄武、朱雀


言漸頓:

五十四


藥逢氣類方成象,
道在希夷合自然。
一粒靈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不由天。

同氣同類之藥,真知之真陽、靈知之真陰是也。
真陰真陽,兩而交合,方能自無象而凝結成象矣。
聽之不聞,名曰希;視之不見,名曰夷。
不聞不見,道歸於虛,一氣渾然,活活潑潑的,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無待勉強,合于自然。
始而陰陽凝結,既而陰陽渾化,一粒靈丹,懸於虛空之中,大地山河,無處不照,吞而服之,光生五內,消盡群陰,換過後天爻象,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上二句由勉強而歸於自然,三句出自然而歸於頓悟。
靈丹入腹,即頓悟之義。
修道至於頓悟,有無俱不立,天地悉歸空,跳出陰陽之外,不為陰陽所拘,命由自主,不由天主。
若未到頓悟之川,猶在陰陽中出入,而命尚由於天,玩一始字可知矣。

自然达之


Tags: 道書

author

Jesse Lau

網名遁去的一,簡稱遁一。2012年定居新西蘭至今,自由職業者。手搓的GPTs
本文采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簡而言之,可隨意轉發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留点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