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之五賊各家解

2019-06-10 约 7901 字 预计阅读 16 分钟

每日背誦陰符經,越發感受精妙之處。時而有些領悟。然而對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理解的還不太好。

故此今天將手上可尋得之陰符經注解此兩句者都學習一遍。

黃帝陰符經集注(伊尹、太公、範蠡、鬼穀子、諸葛亮、張良、李筌)

太公曰:
其一賊命,其次賊物,其次賊時,其次賊功,其次賊神。賊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賊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賊時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賊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賊神以一驗,天下用之以小大。
鬼穀子曰:
天之五賊,莫若賊神,此大而彼小,以小而取大,天地莫之能神,而沉於人乎?
筌曰: 黃帝得賊命之機,白日上升;殷周得賊神之驗,以小滅大;管仲得賊時之信,九合諸侯;範蠡得賊物之急,而霸南越;張良得賊功之恩,而敗強楚。

此言五賊乃命物時功神,相對應之有機急信恩驗,觀天下可以命機、物缺(急)、時效(信)、功用(恩)、神驗五個方麵來考量。

太公曰:
聖人謂之五賊,天下謂之五德。人食五味而生,食五味而死,無有怨而棄之者也。心之所味也亦然。
鬼穀子曰:
賊命可以長生不死,黃帝以少女精炁感之,時物亦然。且經冬之草,覆之而不死,露之即見傷,草木植性,尚猶如此,況人萬物之靈,其機則少女以時。
廣成子曰:
以為積火焚五毒,五毒即五味,五味盡,可以長生也。
筌曰:
人因五味而生,五味而死,五味各有所主,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勝,久之則積炁薰蒸,人腐五髒,殆至滅亡。代人所以不能終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矣。是以至道淡然,胎息無味。神仙之術百數,其要在抱一守中;少女之術百數,其要在還精采炁;金丹之術百數,其要在神水華池;治國之術百數,其要清淨自化;用兵之術百數,其要在奇正權謀。此五事者,卷之,藏於心,隱於神;施之,彌於天,絡於地。宇宙瞬息,可在人之手;萬物榮枯,可生人之身;黃帝得之,先固三宮,後治萬國,鼎成而馭龍上升於天也。

至道淡然,胎息無味

黃帝陰符經講義(夏元鼎撰)

五賊者,五行也。
人稟五行於天,有五賊於人,是豈天不化耶?非也。
行顛倒大道生焉,順則成人,逆為丹用,如金木必欲交並,水火必欲既濟,土旺四季而複以尅水為功,是五行相賊。
道之玄奧,世人安得見此理乎?
故見之者昌,亦誠則明,明則著。
虛室生白,充實而有光輝之妙也。
既曰觀天之道,又曰見天之昌,聖人揭大道以示人,昧者當麵蹉過。惜哉。
五行五賊,其理幽微,心為天君,實能主宰。
此施行於天,皆在吾心之用,蓋心即天也,天即心也,人能即一心之天,以竊造化之妙,即動靜陟降,在帝左右,而施行之際,未知其孰為天,孰為心也。

此言五賊乃金木水火土五行

黃帝陰符經疏(少室山李筌疏)

天生五行,謂之五賊。使人用心觀執,奉天而行,則宇宙在乎掌中,萬物生乎身上矣。
疏曰:五賊者,五行之炁也,則金、木、水、火、土焉。
太公注雲:聖人為之五賊,天下為之五德。
人食五味而死,無有死而棄之者,此五賊之義。
所言賊者,害也。
逆之不順,則與人生害,故曰賊也。
此言陰陽之中包含五炁,故雲:天有五賊。
五者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嶽,在位為五方,在物為五色,在聲為五音,在食為五味,在人為五髒,在道為五德,不善用之則為賊。
又,賊者,五行更相製伏,遞為生殺,晝夜不停,亦能盜竊人之生死、萬物成敗,故言賊也。
見之者昌,何也?
人但能明此五行製伏之道,審陰陽興廢之源,則而行之,此為見也;如人審五賊,善能明之則為福,德之昌盛也。
又人能知五賊,藏者何也?
在其心故曰五賊在心,心既知之,故使人用心,觀執五炁而行,睹逆順而不差,合天機而不失,則宇宙在乎掌中,萬物生乎身上。
如此則吉無不利,與道同遊,豈不為昌乎?
在仕宦之道,執仁義禮智信,則富貴榮華,豈不為昌乎?
在軍旅之道,明五行逆順,則戰取必勝,豈不為昌乎?
故曰:見之者昌也。
但因此五行相生而用之,則為道德合於陽也;相克之道用之,則為賊害合於陰也。
故三教大師皆用理世,所立經教,隻言修善而稱道德,不令修惡而稱賊害也。
故知善修道德者,道也,是陽之主也;陰惡賊害者,魔也,是陰之精。
除此之外,百萬經教虛廣故也。
故宣尼雲: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又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則至道也,何必廣談修習歟?
合道之體,不出此門,能知天地陰陽成敗之元者,皆在《陰符》首章而盡理矣。
世人見文少而言近,自不閑其要妙,亦何在三教經書廣博所陳也?
故驪山母雲:觀其精理,《黃庭》八景不足以為學;察其至要,經傳子史不足以為文;任其巧智,孫吳韓白不足以為奇。
此之義也。

此明言五賊乃五行變化,五者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嶽,在位為五方,在物為五色,在聲為五音,在食為五味,在人為五髒,在道為五德,不善用之則為賊。

黃帝陰符經集解

赤鬆子曰:五賊者,五行也。
在天為五星,在人為五藏。
於眼為五色,於耳為五聲,以至鼻之五香,舌之五味,身之五觸,心之五毒,皆曰五賊。
賊者,害也。
此五行之炁,各懷生殺。
順則吉,逆則凶。
天時順則四序調和,安寧豐泰。
逆則兵饑、水旱、蝗疫為災。
人有五賊,隻在於心。
心正則柔和慈善真清,行之則吉;心亂則剛戾狠疾婬濁,行之則凶。
見者,覺也。
覺了明悟,則身心康寧。
故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劉海蟾頌曰:五賊縱橫遍萬方,木金水火及中央。剪除戎馬妖氛息,見之天下永寧昌。

崔明公《蘇幕遮》雲:五賊機,無形影,苦惱蒼生,遞代相吞並。一藏虧時一藏勝,憊壞形軀,隻為陰多盛。脾旺時,當補腎,貪欲無明、欺妬都除泯。照見皆空亡五蘊,性命延昌,堅久如天永。

子房曰:五賊謂賊命、賊物、賊功、賊時、賊神是也。此五賊在心,杳無形進。覺而悟之,名為照了自然。神定炁和,無諸滯礙,施行法象,與天同然。

五賊在心,杳無形進。心正則可覺而悟之,見之者昌。

黃帝陰符經注 張果

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
《傳》曰:聖人之理,圖大而不顧其細,體瑜而不掩其瑕。
故居夷則導道,布德以化之;履險則用權,發機以拯之。
務在匡天地,謀在濟人倫。
於是用大義除天下之害,用大仁興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
故反經合道之謀,其名有五,聖人禪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
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黃帝所以代炎帝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堯所以代帝摯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舜所以代帝堯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大禹所峽代帝舜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殷湯所以革夏命也。
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
太公以賊命為用,味以取其喻也。李筌不悟,以黃帝賊少女之命,白日上騰為非也。
《傳》曰:其立德明機用妙,發之於內,見之於外而已,豈稱兵革以作寇亂哉?
見其機而執之,雖宇宙之大不離乎掌領,況其小者乎?
知其神而體之,雖萬物之眾不能出其胸臆,況其寡者乎?
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
李筌等以五賊為五味,順之則可以神仙不死,誣道之甚也。

仍然是命、物、時、功、神

黃帝陰符經解 騫昌辰撰

設物之理,是賊功、賊巧、賊時、賊物、賊命,皆天之所為,非人之所能為也。
然大禹賊功,公輸賊巧,孔聖賊時,範蠡賊物,老彭賊命。
故賊者,取也。
是五子,善天機而為內聖外王之道。
且五賊者,譬而言之,在天則為五星,在地則為五嶽,在人則為五髒;該而言之,總五賊之術內,在道曰仙,在儒曰元。
遠取之,則外物也;近取之,則內慾也。
中主內慾,心役外見。
雖居山林而不內息者,名曰坐馳,且喪其天真,是不識五賊之蘊而生,內熱擾其胸中,莊子謂焚其天和爾。
夫人之性好尚不同,在彼非此,處此非彼,各滯偏見,不能應於無方,故見之者則大全之士。
動必識機,故能役物,不為物役也。
與道為主宰,不逐物遷,則五賊之喻以譬之前境,心既見之則在我提挈之內,善用之則為五德,不善用之則為五賊,故為昌也。

彼五賊之用,施於天地人間,未嚐不在焉,止於心而已矣。
故道在物,心在身,道不為物遷,心不為身動,則確乎其不可拔。
是有道之人製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
一機動則百神隨,天之遠耶?
何其至耶?是念之所至以應於天,又奚遠近乎哉?
此言心之運者如此。

此論五賊乃功巧時物命,與命、物、時、功、神相類。

黃帝陰符經注解 任照一注

天道本無賊人之心,以人心自不覺知。
五行有逆順相返之炁,猶乎賊之盜也。
要在學人係心,五賊返為我用。
故天生天殺,造化萬物,莫不因五行為用也。
五行者,是陰陽之炁散而為五星,五星之炁散而為五行。
五行之炁散而為萬物,萬物之炁聚而為五味,五味之炁化而為真一,真一散而五芽生,五芽生而五根成,五根成而五行具,五行具而五髒全,是以人有五髒同天地之包五行。
故天以五行之炁內人腹中,五髒日日有損,月月添衰,況性命四時推遷,身形寒暑銷爍,一髒有損即有病生,五髒並枯性命何在?
以此察之,緣五星在天,或順或逆,賊殺人物,能見之者昌也。
善見者,人因五行、五穀、五味而生,因五行、五穀、五味而死,即知五穀之炁,是天之衝炁、地之土液,吾能食之以時,返盜物精,順其造化,上補泥丸,下填骨髓。世人若解返元合於性命,即無五行相克之虞,自然五髒不朽。
雖使五賊施行乎天,吾以得之於心,藏之於用,返為我有。
則宇宙雖大,莫不在吾掌握;萬化雖廣,莫不在吾道身矣。

此論及五行、五穀、五味,食之以五穀之炁,是以養命之角度解說

黃帝陰符經注 黃居真注

人以木、火、土、金、水之氣以生,亦以金、木、土、水、火之氣以死。
自至人觀之,生奚足悅,死奚足惡,生我者乃所以賊我也。
知其機,識其變,金木未嚐相間,水火未嚐相悖。
五者相得,混而為一,則獨存而常全矣。
何死生之足計哉?
順之為天則毀之為賊,鹹其心之自取,而施行之則在天也。

此論為木、火、土、金、水相生之方向而生,金、木、土、水、火相克之方向而死。故此知生奚足悅,死奚足惡,生我者乃所以賊我也

黃帝陰符經注 沈亞夫注

天有五賊,五行也。
日者,火也。
火生於木,木克土。
月者,水也。
水生於金,金克木。
見五行相賊相生,是為寒暑。
故曰:予仰視天之盜,五行順逆,得其次序,則天命昌延,乃長生之大本。
天有五星,人有五髒,應眼、耳、鼻、舌、心。
心者,五賊之首,是以觀於五星,經緯萬象,內外相成,執天之道行矣。

眼、耳、鼻、舌、心為五賊,與西遊記之六賊類似。

黃帝陰符經注 蔡望

五賊,五行也。
天下之善由此五者而生,而惡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反而言之曰五賊。
五賊雖天地之所有,然造天地者亦此五者也。
降而在人,則此心是也。
能識其所以然,則可以施行於天地,而造化在我矣。
故曰:見之者昌。

仍是五行

黃帝陰符經心法 胥元一

天之道,一氣而已,其變則為五行。
不曰五行而曰五賊者,以之形容天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運行於兩儀之間,推移寒暑,遷變古今,造化品物,趨新失故,疇覺之哉。
故曰:天有五賊。見則明也,昌則盛也。
謂觀天道於一氣,有五行之變;推吾道於一性,有五常之用。
所謂五常之用者,亦無形無聲,非陰非陽,能仁能義,善圓善方,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明之者,其五常之德光輝日盛也。
故曰:見之者昌。
五賊者,天之道也。
在心者,謂天道在人心也。
天道在心,即心是道耳,至哉言乎。
五賊在心,蓋聖人恐後世之學觀天有五賊,必求之於天之天,而莫知求於心之天。
言至如此,其著力為人發明天性之意可謂切矣。
人能畢力於五賊在心,直下承當,如曾子聞吾道一以貫之,而曰:唯一唯之外,更無他疑。
領解孔子之意,豈不快哉?
如或未然,恰須於五賊在心,專精研味,至有所得,始知日用雲。
為皆吾心天發見,別無他雜,不亦施行於天乎?
《內觀經》曰:聖人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隻多個修字。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聖人之言,如此之易簡,如此之真截,如此之明白,學者何疑焉?

此論重在修心,因天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而名為五賊,而五賊在心,蓋聖人恐後世之學觀天有五賊,必求之於天之天,而莫知求於心之天。 觀天之道,亦觀心也。

黃帝陰符經注-金-唐淳

得賊則昌,失則亡。
七賢雲:五星、五嶽、五髒、五方、五賊,五賊五行之義,洪儒珍重之言,無不包也。
淳曰:天地用五行,遞相為克伐,相生相投也。
天之五賊,木、水、金、土、火;
地之五賊,金、木、水、火、土。
見聖人言天之五賊逆行,陰陽顛倒相返也,地之五賊隨地順行,故人有生死矣。
若見天賊,隨天賊而運用,故人隻有生而無死也。
故曰:見之者昌矣。
且見地之五行,金生水之類也,天之五行,則不然也,即水生金也。
且見水氣上騰,化為雲在天上,天屬金,雲氣上騰至天,故曰:水來生金。
子見母,現本形,化為雨也。
《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是天道逆行也。
且見地之五行,木生火;天之五行,則不然也,火生木也。
在人則為氣,在天則為太陽。
真氣發生萬物,則是陽氣入木,枝葉發生,薰蒸萬物,木石皆榮。
故曰:火生木也。
豈不是天道乎?
故聖人指天之道,要人體天法道,人則不會逆行。
若要長生,須行顛倒法。
如何是五行顛倒法?
但取心火發於腎水,水見火化為氣,其氣上騰至於肺,肺屬金,是水生金也。
其水化為金液,此是金液來入肝。
肝者,木也。
心者,火也。
火來生木,肝髒榮旺,目生光明,其黑白自分明。
木得火之性,金得水之情;南方火來生東方木,北方水來生西方金。
四象二儀複配入戊己土,故雲五行不順行,四象合入中宮,名曰五行顛倒術。
太白真人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裏出。
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
真一子曰:此二十字少則少焉,妙則妙焉,是謂泄天地互用之機。
陰真君曰:北方正氣號河車,東方甲乙成金砂,朱雀調運生金華,金華生天地寶。
人會此言,合至道內外,同於天地道,誌煉其精,修為神丹,點化四大,輕舉飛升,豈不為神仙之道乎?
故曰: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者,五行真氣也。
以心為主,動則五行隨之。
故曰:五賊在心也。
施行於天,則並用其心,須依天道,一切善惡由心造。
凡有施為,且合天為道,心有作用,合天之五賊而運用施行也。

此論開示五行顛倒法。

黃帝陰符經注-金-劉處玄

天有五賊者,天無賊,非世之盜賊,亦非人之六賊,卻是甚賊也?
天有五方正氣,在人身中為神之母也。
周天十二時中自然抽添運轉,至妙無窮謂之無。
中有天地傳陰陽,秀氣生於萬物,人食五穀,養形滓穢,沉於水火,五穀之精在人身中,保而為命也。
命得性而久,性得命而壽。
命者,北海之烏龜也,丁翁常抱則成形也。
五賊者,真陽也。
天之真陽見其真陰,五賊盜其北海之寶。
寶之者昌,如萬物人之盜也。
五賊在心者,五行顛倒也。
在心則真水上升也,逆則心竅不通,腎水下行,死路也。
世之不達聖人之道,不行道之人皆如此。
古之悟道賢達之士多異說,世人各執所見,分別高低。
正能容邪,邪多謗正,邪法餘觀,恰似螢蟲之耀正道,有似日月之光,夜暗則微光且顯,若見日月之光輝照遍十方三界,豈見螢耀也?

此言五賊乃五方正氣,氣為神之母。擬擇日通篇讀劉處玄之注。

黃帝陰符經注-金-侯善淵

五行不順,必賊其命;五神通眐,之者自昌。
天之五賊,本在於心,心通五神,行於天。

此注又言五行五神,何為五神?

黃帝陰符經批注-宋-鄒欣

五賊,五行也。
天下之善,由此五者而生,而惡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返而言之曰五賊。
五賊雖天地之所有,然造天地者亦此五者也。
降而在人,則此心是也。
能識其所以然,則可以施行於天地,而造化在我矣。
故曰:見之者昌。
朱子曰:《陰符》說那五個物事在這裏相生相克曰: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用不好心去看他便都是賊了。
五賊乃言五性之德,施行於天,言五行之氣。

此注以賊為賊,道無分善惡

黃帝陰符經注-宋-俞琰

五賊,五行也。
朱紫陽曰:天下之善由此五者而生,惡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反而言之曰五賊。
愚謂天之五行,水、火、木、金、土是也;人之五行,視、聽、言、貌、思是也。
天之五行在天,可得而見;人之五行在心,可得而見乎?
人能見其所易見,又能見其所難見,則無所不見矣。
故曰:見之者昌。
何以謂之在心?
視思明,聽思聰,言思忠,貌思恭,而心之官則思也。
何以謂之?
施行於天,風、雨、暘、寒、燠是也。

此為儒家解說,視、聽、言、貌、思

黃帝陰符經集解 袁淑真注

淑真曰:天生五行謂之五賊,使人用心觀執,奉天而行,則宇宙在乎掌中,萬物生乎身上。
五賊者,五行之氣也,則金、木、水、火、土焉。
呂望注雲:聖人謂之五賊,天下謂之五德。人食五味而死,無有怨而棄之者,此五賊之義也。
袁氏曰:所言賊者,害也。
逆之不順則與人為害,故曰賊也。
此言陰陽之中包含五氣,故雲:天有五賊。
此者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嶽,在位為五方,在物為五色,在聲為五音,在食為五味,在人為五髒,在道為五德,不善用之則為賊也。
賊者,五行更相製伏,遞為生煞,晝夜不停,亦能盜竊人之生死、萬物成敗,故言賊也。
人但能明五行製伏之道,審陰陽興廢之源,則而行之為見也,如此實五藏,善能用之,則為福德而昌盛也。
又人能知五賊者,何也?
在其心,故言五賊在心。
心既知之,使人用以觀執五氣而行,睹逆順而不差,合天機而不失,則宇宙在乎手中,萬物生乎身上。
如此則吉無不利,與道同遊,豈不為昌乎?
在履官之道,執仁義禮智信則富貴榮盛,豈不昌乎?
故曰:見之者昌也。
但能依五行相生而用之則為道德,合於陽也。
相克之道用之則為賊害,合於陰也。
故三界天師皆用理世,所立經教,隻言修善而稱道德,不令修惡而稱賊害也。
故知善修道德者,仙也,是陽之主也;陰惡賊害者,魔也,是陰之精。
除此之外,虛廣其談也。
故宣尼雲:《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易》曰: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言不善則違。
此其至道也,何必廣談修習者歟?
合道之體,不在此間,能知天地陰陽成敗之原者,皆在此《陰符》首章而盡理矣。
世人見文少而言近,不閑理要而義深,亦何啻三教經書廣博所陳也?
故驪山母雲:觀其精理,《黃庭》八景不足以為學;察其至要,經傳子史不足以為文;任其巧智,孫吳韓白不足以為奇。
此其義也。

與前之李筌注本相類似。

以上注本錄於正統道藏。

陰符經注 劉一明

五賊者,金木水火土也。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氣以生以長,但自陽極生陰,先天入於後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賊害,各一其性,木以金為賊,金以火為賊,火以水為賊,水以土為賊,土以木為賊,是謂天之五賊也。
惟此五賊,百姓日用而不知,順行其氣,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
若有見之者,逆施造化,顛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榮;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賊轉而為五寶,一氣混然,還元返本,豈不昌乎!
人秉五行之氣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氣。
然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室,五賊在身,實在心也。
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則五賊發而為喜怒哀樂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則五賊變而為仁義禮智信之五德。
若能觀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為運用,一步一趨,盡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雖大,如在手掌之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之內;攢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難矣。

此注乃是應明了五行生克順逆變化,則為見之者昌。

陰符經玄解正義 閔一得

範氏曰:二人之天,有眼、耳、鼻舌、身之五累。
識此五者為我之累,是能見之,而功中卻不離此五賊之用。
要人心識五賊,而以五賊致用於人,為彼之累,切不可使五賊為我之累也。
蓋施五賊於二人之天,不過如匈狗之用,將陰陽我握在手,使五賊擾累於人,的須萬變應機,則萬化生生於我之身矣。
一得曰:範氏此解,悖謬極矣。
乃論聖經專為男子而設,其見己私,是精靈作用,範氏未知思耳。
詭道求成,必遭雷殛死,墮蛇狐,甚則淪入蛤蚧之屬,為人作房中媚藥之用,其業報必至如此。
豈知是節,乃聖人修省之學,發明上節現執二字之旨。
言五行正,則為五德,邪則為五賊,重在一見字。
偏勝則為五賊,心能察之,而順天之施行,則可權操乎手而萬化生乎身矣。
男婦皆受天地之中以生,各正性命,豈有損彼益此之天道耶。
謹按經旨言五行之用,德中有刑,製其過而用其中,則萬化之原不為賊耳。
是統男女而概示修省者,斯謂之大道。

五行正,則為五德,邪則為五賊,重在一見字,先要有正知。


Tags: 陰符經

author

Jesse Lau

網名遁去的一,簡稱遁一。2012年定居新西蘭至今,自由職業者。
本文采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簡而言之,可隨意轉發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留点评论吧: